人们不喜欢从别人口中被了解,区别对待是人的本性。

双重标准是人类潜意识的本能,哪怕再怎么理性的人也很难克服。这就意味着,当你去了解某个人时,你通常认为从别人那里打听来的更加客观、准确;可是当你想要被人了解时,却不喜欢从别人口中被了解,因为你会认为别人一定会在背后说你坏话。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来了解一个人,总会遇到各种阻力。但是心理学理论认为:不要试图通过别人来了解一个人,因为有些人总会被区别对待。当你还不能确定自己在对方的位置时,直接接触的方式或许会更有利于关系的发展。

为什么人们不喜欢从别人口中被了解?

区别对待

在关系中,有些人总会被区别对待。亲疏远近在人际交往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就意味着当你试图从别人口中了解一个人时,由于关系在客观上存在亲疏远近,所以就会造成“二手资料效应”。如果他们关系不是很好,那么你所得到的就是负面资料;如果他们的关系很好,那么你所得到的就是正面资料。无论是纯然的负面资料还是纯然的正面资料,都无法客观的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人们对待每个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些有利于自己的人总会被特殊对待。

自我形象掌控感

人们渴望对自我形象有一种掌控感,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自我形象。如果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那么这种掌控感就会被打破。因为你没有办法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塑造你想要展示的形象。人们会根据自己了解到的、经历过的、相处时的印象进行评价。每个人在塑造自我形象时,总是倾向于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面对喜欢的人当然想要展示好的一面,面对反感的人当然要展示不好的一面,这样才能保持彼此的界限感。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单纯从别人口中了解一个人,难免会产生偏见。

人与人关系的不确定性

两个认识不久的人,关系的发展始终处于不确定之中。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系会更加牢固;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逐渐淡化。彼此的关系究竟往何种方向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彼此的真实需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信念、生活目的等方面因素。这就意味着,无论你从别人那里了解到多少资料,当你亲自接触某个人时,并不能提供任何帮助。你可以理解为每个人身上具备不同的化学特质,不同的人相互碰撞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变化。也就是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关系,是全然一致的。你和父亲的关系,同你跟母亲的关系,也并非全然一致。

从别人口中了解一个人的弊端

旧的关系不代表新的关系

一个人试图从旧关系中发现某些规律,以便于在发展新的关系时能够得心应手,很显然这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你在旧关系中掌握的哪些信息,对你在发展新关系时可能毫无用处。例如,你从别人那里了解到,这个人性格开朗、爱交谈。可是当你亲自接触这个人时,可能会发现对方沉默寡言,并不爱交谈。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从旧关系中掌握了某些线索的人,跟一个毫无线索的人,同时接触某个人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甚至那个毫无线索的人表现的会更加自然、大方。

二手资料效应

二手资料效应,会让你得到的信息变得“黑白分明”。当你从别人口中了解某人时,他可能会说这个人是善良的。事实上,在二手资料的作用下,原本十分模糊的信息被加工处理的更加黑白分明。这是因为我们大脑的记忆系统,更容易记住那些清晰的、黑白分明的信息。也正因为如此,一个人身上十分模糊的特点,经过记忆系统的加工,被处理成了黑白分明的。所以,当你从别人口中了解一个人,你所得到的看似是一个清晰的、客观的评价,实则已经产生了偏见。

如何通过直接接触了解某人?

循序渐进

想要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人,无疑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成本。然而这远比你通过他人口中来了解,更加接近真相。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减少直接认识某人的阻力。一些不是十分敏感,但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需要在还不算太熟的时候就要问明白。因为有些信息如果太熟的话,反而不方便问了。随着彼此的了解,取得对方的信任可以更容易了解某人。一个人如果对外界不足够信任,那么他就会保持警惕,就会收敛自己真实的一面。取得信任后,可以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

有必要的正式谈话

在日常交往中很少人会进行正式的谈话,一般进行正式谈话时,已经意味着关系出现了重大问题。那么,为什么不在问题尚未发生时,进行正式的谈话呢?通过严肃的、正式的谈话,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此时,彼此都处于理性的状态之下,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看法也都会比较客观。 通过这种清晰的相处模式,来代替那些尽力掩饰的、模糊的相处模式,在后来的关系发展中更少出现问题。

总而言之,通过别人之口了解某人,并不会对你提供任何帮助。只有直接接触的方式,才能够更加接近一个人真实的一面。

作者:九霄云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