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后期,在德国攻苏失利后,希特勒明显大势已去,不可能胜利。

其一,从战略战术上看,德军继续向外扩张无望,趋向于收缩兵力布防重要战略区域,而盟军和苏联已从西、东双线向德发起攻势,德国只能被动防御,靠着节节顽强抗击待援,以图等待时机战略反攻。

对苏联的军事失败,宣告着德国闪电战术的破产,同时各国也已摸清了德国军事战术的打法套路和制敌手段,也暴露出了德军闪电战术韧性的不足和协同作战的配合不善,整个德军都呈现出了战争后劲的无力。

其二,从资源后勤来看,德军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匮乏问题,无法满足持续战争消耗的需要。

鲁尔工业区遭受到了接连不断的轰炸,产出严重缩水,资源丰富的西里西亚也已落入了苏联之手,德国煤炭、钢铁、石油的产量甚至不及战前的五分之一,这就决定了德国铁路、工厂、发电站、坦克等等军事工业将会成为一堆没用的废铜烂铁,纵然士兵们还有信念顽强抗战,也会因弹药不足成为战场上悲哀的炮灰。

战争后期,德军受限于资源匮乏,甚至肉搏战、游击战成为战法主流,汽车和坦克要靠人力、畜力牵引,也极大影响了闪电战的发挥。

其三,德国民众不愿再战,德意志帝国群众基础渐渐崩塌。

当年德国人因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一战后凡尔赛条约的压抑而选择了希特勒,希特勒也在初期兑现了对民众的承诺,但在战争中后期,随着德军战事受挫伤亡惨重,本土还受到了同盟国合力的军事打击,让德国民众变得惧战厌战,渐渐对希特勒和战争失去了信心,这就令德国的兵员减少,后勤更加紧张。

其四,苏联后发制人,对德全方位压制,无论是爆发战还是损耗战德国皆不是苏联的对手。

尽管二战初期德军横扫欧洲声势滔天,但是欧洲各小国和苏联绝不是一个段位的玩家,从当时的世界各国国力来看,德国虽然在欧洲技压群雄,但放眼世界依旧是弱势于美、苏两国,再加上二战初期德国在欧洲遭到了英法等国一定的消耗,国力军力更加大打折扣,更何况后期是美、苏、英、法合力制德,德国更加没有胜算。

总的来讲,德国的失败本质是战争的非正义性导致树敌于全世界,关键原因是国力弱小后勤不济,对阵大国明显的捉襟见肘。

希特勒死的时候,据统计整个欧洲地区尚有两百万左右的德军武装,在首都柏林驻有八十万之众。

但很可惜这八十万德军一来是没有充足的物资弹药补给,根本打不了长期防御战,而且军心已经动摇,二来是柏林被二百多万苏军重重包围,德军连连败退,柏林战役可以说希特勒到了弹尽粮绝的绝境,别说根本就冲不出包围圈,就算是冲了出去一样是死路一条,没有一丁点再战的资本,而他也自知罪孽深重,自我了断或许是他最好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