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为走在现代足球技战术思想的最前沿,特与欧足联A级教练资质教练员杨洋共同开设战术专栏----《战术展》,本期为大家带来利兹联一线队的战术体系分析。本赛季利兹联重回英超舞台,贝尔萨也重新回到欧洲足球中心,他的足球理念可以带领利兹联重拾过去的荣光吗?

现在欧洲足球战术风格与战术理念的更新淘汰速度飞快,教练员之间见招拆招的能力越来越强,一个成体系的战术打法最多只能拥有1-2个赛季的辉煌期,随后便会被迅速战术破解并走下神坛。这就迫使教练员在有限的阵型选择之中融合并开发不同的战术理念与思维,对既有战术进行不断升级与调整。

马塞洛-贝尔萨(MarceloAlbertoBielsaCaldera),欧洲和南美足球不能忽视的名字,更加被人所熟知的名字是"疯子教练"(LocoBielsa),这个被瓜迪奥拉奉为偶像,视进攻为生命的人,在2019/20赛季带领利兹联拿下英冠冠军后重回英超联赛。2020/21赛季,他的实力有限的球队又会怎样向人们宣告"偏执"攻势足球的回归呢?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简单的场上位置图,试着解析一下贝尔萨的足球哲学。

球队初始站位

一个好的教练员会根据球队的球员人数,个人能力,以及评估可开发位置与能力等多方面选择阵型框架。上图可以看出利兹联的基础阵型为1-4-1-4-1阵型。后防线依次为右边后卫(LATD)、中后卫(CT)、中后卫(CT)、左边后卫(LATI)、单后腰(MCD)、两名中前卫(MCD,MCI)、右边前卫(INTD)、左边前卫(INTI)、突前前锋(DC)。

与1-4-2-3-1阵型类似,作为五条阵线的阵型,1-4-1-4-1阵型在增加阵型整体纵深的前提下保持了阵型对于场地宽度空间的占据。看似两名边前卫的进攻属性被削弱,实际上却赋予了他们在中前场更多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中路单后腰与两名中前卫的倒三角站位既可以保持阵型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作为中继端将两条边路,后防线与前锋线合理的衔接起来。

而就像前两期我们对于利物浦与托特纳姆热刺两支球队进行分析时说,当今足球有着向更加激进的三后卫阵型倾斜的趋势,球队更多的进攻属性被开发,而另一方面随着例如马德里竞技一类的高强度高体系化防守能力突出的球队的出现,传统的1-4-1-4-1阵型由于其过于陈旧的场上位置关系和进攻可参与度差的劣势,在对抗具有完整防守体系和拥有突出防守能力的球员的球队时显得软弱无力,同时单后腰承担的防守压力过大,对于球员能力要求过高,在当今欧洲足坛已经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但是作为贝尔萨这位视进攻如生命的教练员,却将1-4-1-4-1通过具体场上位置上的变化,构建起了欧洲最为另类,也最为激进的"三后卫"阵型。

惊现1-3-3-3-1(1-3-3-1-3)

有球阶段,与大部分的"三后卫"阵型一样,贝尔萨的两名边后卫位置前提至中线附近转换为左右边翼卫,拉开阵型整体宽度并参与进攻。左右边前卫不再抱着边路,内收与中锋形成三人锋线,增加中路接球点。而贝尔萨最具创造性的是将后腰置于两名中后卫的身后形成"拖后中卫",既不放弃后腰位置球员本身具备的正面拦截扫荡能力,同时将后腰球员出球能力凸显出来。

两名中前卫一人占据中场中路进行有球阶段的纵向推进与横向转移,另一人位置前提至锋线三人与中场线三人之间进行衔接,中前场"3-3-1"或"3-1-3"的位置关系可以对抗对方中场线回撤至中后场与后卫线压缩空间的密集防守战术。中前场理论上参与进攻人数为7人,保证了出球接球点数量与进攻跑位的选择性,同时,"后腰-中后卫-中后卫-中前卫"的中后场菱形站位保证了中前场失去球权后的本方防守纵深与稳定性。贝尔萨对于攻势足球的迷恋甚至是偏激可见一斑。

边后卫内收中场强化中场硬度

针对不同对手的技战术打法与自身球员能力属性的不同(例如,习惯脚,传球能力,传中能力,盘带突破能力等等),贝尔萨的另一项创造性战术是边前卫拉边转换边锋,边后卫内收中场与两名中前卫形成水平站位的"四中场",转换为1-3-4-3阵型,边后卫自身拥有的防守属性可以有效增加中场的正面拦截强度,同时可以回防与身后的中后卫形成局部区域内的防守人数优势。

在进攻端,边后卫(边翼卫)的速度优势可以与同侧边前卫(边锋)以及拉边的中锋形成边路区域的2x1,3x2形成爆点,同时边后卫(边翼卫)可以利用速度优势对对方阵型的中场线与后卫线之间的肋部区域进行突破,形成5人锋线。同时,两名中前卫的位置前压可以对于中场第二落点的保护与进攻的重组。

防守方面,中前场5人可以保证本方在中前场失去球权后的第一时间组织进行高位逼抢,中后场"后腰-中后卫-中后卫-中前卫-中前卫"的五边形站位可以保证中路的防守纵深与向两条边路的整体横向移动。

基础进攻战术1(阶段1)

后腰回撤接球同时与两名中后卫,形成三角站位,左右边前卫拉边创造整体进攻阵型宽度,两名中前卫位置前提与回撤至中场的中锋形成中路的3个接球点,左右边后卫位置前提至中路中前卫留下的空当进行中路保护,此时,球权尚在本方后场位置,阵型变化为1-3-4-3。接下来,球权通过一侧中前卫与边翼卫传至一侧边路的边前卫(边锋)。

基础进攻战术1(阶段2)

球权传导至一侧边路后,可选择通过边路的一系列传递将对方防守中心向边路吸引,同时回传至本方中后场将对方整体阵型进行纵向拉扯,此时弱侧边翼卫向边路拉开,弱侧中前卫回收至中场区域保持阵型稳定性。在球权回至中后场时,原有球一侧的边前卫(边锋)与中前卫进行交叉换位形成新的边路接球点。

基础进攻战术1(阶段3)

交叉换位后拉边的中前卫在边路二次接球后通过交叉换位至中路的边前卫进行大范围转移,将球权转移至弱侧边前卫(边锋)位置,同时中锋向有球一侧拉边(反越位)与边前卫(边锋)形成大禁区线高度的边路区域2x1,边前卫斜传中锋的接球点,同时边后卫(边翼卫)斜向中路跑动插入对方防线间肋部区域,接中锋的回敲完成后插上攻门。同时有球一侧中前卫前插至大禁区弧顶位置进行二次进攻与必要的战术性犯规组织对方快速反击,弱侧中前卫前插至大禁区后门柱位置,弱侧边后卫(边翼卫)内收至中场位置查占据空当位置。

基础进攻战术2:纵向区域理论

贝尔萨的进攻理论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他将整个球场区域纵向划分为5个区域,以帮助球员进一步的明确场上位置与跑动线路,在贝尔萨的战术思想中,边后卫(边翼卫)与边前卫(边锋)不能同时处在同一个纵向区域之中,同侧中后卫与中前卫在有球阶段需要同时保持在同一个纵向区域之中,而无球状态下后腰与有球一侧的中前卫需要位于同一个纵向区域中以保持特定区域内的防守人数优势与防守纵深。

由此可见,在有球阶段(进攻阶段)当球权传至一侧边路的边后卫(边翼卫)位置时,同侧边前卫需要向中路内收至相邻的纵向区域,同时中锋需要向有球一侧边路拉边,移动至向临的纵向区域,以同时增加两条可能的出球线路,边路球员通过横向带球或传递进行球权的横向转移后,此时的有球一侧边前卫(边锋)拉边,与内收至肋部区域的边后卫(边翼卫)进行边路区域的2x1,中锋向禁区内有球一侧移动,边前卫(边锋)完成突破下底传中,同侧中前卫前插至中路区域形成新的接球点或完成二次进攻。

中前场自由人:中锋

有了上述的纵向区域理论,由于足球运动中防守方占据人数优势这一普遍规律,尽管贝尔萨通过激进的1-3-3-3-1(1-3-3-1-3)战术为中前场进攻调配到了近乎疯狂的7人,但是在比赛中球队仍旧需要遵循运动规律来寻求特定区域的进攻人数优势。

因此,作为中前场进攻箭头的中锋职能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在利兹联的进攻跑动中,中锋球员被贝尔萨赋予了类似于前腰球员的中前场自由人的自由度与职能,当球权推进至中前场后,中锋需要通过大量的回撤中场、拉边、反越位,撕扯对方后防线与中场防线,在中路与两名中前卫以及内收至中路的边后卫形成若干个三角站位,在边路与边前卫(边锋)形成局部进攻人数优势,创造出球点与接球点,协助球队完成整体的进攻推进,通过在禁区内作为支点完成打门。

对方命门:肋部空间

与当今普遍运用的边后卫(边翼卫)套边的固定边路进攻战术不同,贝尔萨选择了更加符合他性格,同时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杀伤力的选项:边后卫中路前插。

在面对四后卫阵型的球队时,边前卫(边锋)的拉边持球后,与之对位的是对方的边后卫以及横向移动协防保护的同侧中后卫,而与本方边后卫(边翼卫)对位防守的是对方边前卫(边锋),本方边后卫(边翼卫)向内侧前插一方面可以对对方中路防线形成扰乱,同时前插至对方肋部区域持球后可直接面对对方同侧中后卫,一方面提高突破成功率,另一方面可以为中锋创造只与对方1名中后卫对抗的1x1局面,而非传统意义上边路2x2(本方边后卫本方边前卫)x(对方边后卫对方边前卫),中路1x2(本方中锋)x(对方2名中后卫)的局面,以增加中路抢点成功率。

同理,有球一侧中前卫前插至对方防守肋部区域也适用于此原则。

关于贝尔萨的利兹联一线队的战术分析就到这了,本赛季利兹联作为升班马,以有限的财政和人员配备与各大豪门竞争,尽管拥有一个比"狂人"更加耀眼的"疯子",生存才是这支百年豪门时下所需。那么在"不进攻毋宁死"和"活着"这两个选项摆在贝尔萨面前时,他会如何选择呢?

写在最后

感谢杨洋教练专业的理论解析和讲解,大家有像交流的问题可以发表在评论区,或者您想看哪支球队的分析也可以留言,我们会尽快联系杨洋教练,来满足大家的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