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爲走在現代足球技戰術思想的最前沿,特與歐足聯A級教練資質教練員楊洋共同開設戰術專欄----《戰術展》,本期爲大家帶來利茲聯一線隊的戰術體系分析。本賽季利茲聯重回英超舞臺,貝爾薩也重新回到歐洲足球中心,他的足球理念可以帶領利茲聯重拾過去的榮光嗎?

現在歐洲足球戰術風格與戰術理念的更新淘汰速度飛快,教練員之間見招拆招的能力越來越強,一個成體系的戰術打法最多隻能擁有1-2個賽季的輝煌期,隨後便會被迅速戰術破解並走下神壇。這就迫使教練員在有限的陣型選擇之中融合並開發不同的戰術理念與思維,對既有戰術進行不斷升級與調整。

馬塞洛-貝爾薩(MarceloAlbertoBielsaCaldera),歐洲和南美足球不能忽視的名字,更加被人所熟知的名字是"瘋子教練"(LocoBielsa),這個被瓜迪奧拉奉爲偶像,視進攻爲生命的人,在2019/20賽季帶領利茲聯拿下英冠冠軍後重回英超聯賽。2020/21賽季,他的實力有限的球隊又會怎樣向人們宣告"偏執"攻勢足球的迴歸呢?

接下來,我們就通過簡單的場上位置圖,試着解析一下貝爾薩的足球哲學。

球隊初始站位

一個好的教練員會根據球隊的球員人數,個人能力,以及評估可開發位置與能力等多方面選擇陣型框架。上圖可以看出利茲聯的基礎陣型爲1-4-1-4-1陣型。後防線依次爲右邊後衛(LATD)、中後衛(CT)、中後衛(CT)、左邊後衛(LATI)、單後腰(MCD)、兩名中前衛(MCD,MCI)、右邊前衛(INTD)、左邊前衛(INTI)、突前前鋒(DC)。

與1-4-2-3-1陣型類似,作爲五條陣線的陣型,1-4-1-4-1陣型在增加陣型整體縱深的前提下保持了陣型對於場地寬度空間的佔據。看似兩名邊前衛的進攻屬性被削弱,實際上卻賦予了他們在中前場更多的活動空間和自由度,中路單後腰與兩名中前衛的倒三角站位既可以保持陣型的穩定性,同時可以作爲中繼端將兩條邊路,後防線與前鋒線合理的銜接起來。

而就像前兩期我們對於利物浦與托特納姆熱刺兩支球隊進行分析時說,當今足球有着向更加激進的三後衛陣型傾斜的趨勢,球隊更多的進攻屬性被開發,而另一方面隨着例如馬德里競技一類的高強度高體系化防守能力突出的球隊的出現,傳統的1-4-1-4-1陣型由於其過於陳舊的場上位置關係和進攻可參與度差的劣勢,在對抗具有完整防守體系和擁有突出防守能力的球員的球隊時顯得軟弱無力,同時單後腰承擔的防守壓力過大,對於球員能力要求過高,在當今歐洲足壇已經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但是作爲貝爾薩這位視進攻如生命的教練員,卻將1-4-1-4-1通過具體場上位置上的變化,構建起了歐洲最爲另類,也最爲激進的"三後衛"陣型。

驚現1-3-3-3-1(1-3-3-1-3)

有球階段,與大部分的"三後衛"陣型一樣,貝爾薩的兩名邊後衛位置前提至中線附近轉換爲左右邊翼衛,拉開陣型整體寬度並參與進攻。左右邊前衛不再抱着邊路,內收與中鋒形成三人鋒線,增加中路接球點。而貝爾薩最具創造性的是將後腰置於兩名中後衛的身後形成"拖後中衛",既不放棄後腰位置球員本身具備的正面攔截掃蕩能力,同時將後腰球員出球能力凸顯出來。

兩名中前衛一人佔據中場中路進行有球階段的縱向推進與橫向轉移,另一人位置前提至鋒線三人與中場線三人之間進行銜接,中前場"3-3-1"或"3-1-3"的位置關係可以對抗對方中場線回撤至中後場與後衛線壓縮空間的密集防守戰術。中前場理論上參與進攻人數爲7人,保證了出球接球點數量與進攻跑位的選擇性,同時,"後腰-中後衛-中後衛-中前衛"的中後場菱形站位保證了中前場失去球權後的本方防守縱深與穩定性。貝爾薩對於攻勢足球的迷戀甚至是偏激可見一斑。

邊後衛內收中場強化中場硬度

針對不同對手的技戰術打法與自身球員能力屬性的不同(例如,習慣腳,傳球能力,傳中能力,盤帶突破能力等等),貝爾薩的另一項創造性戰術是邊前衛拉邊轉換邊鋒,邊後衛內收中場與兩名中前衛形成水平站位的"四中場",轉換爲1-3-4-3陣型,邊後衛自身擁有的防守屬性可以有效增加中場的正面攔截強度,同時可以回防與身後的中後衛形成局部區域內的防守人數優勢。

在進攻端,邊後衛(邊翼衛)的速度優勢可以與同側邊前衛(邊鋒)以及拉邊的中鋒形成邊路區域的2x1,3x2形成爆點,同時邊後衛(邊翼衛)可以利用速度優勢對對方陣型的中場線與後衛線之間的肋部區域進行突破,形成5人鋒線。同時,兩名中前衛的位置前壓可以對於中場第二落點的保護與進攻的重組。

防守方面,中前場5人可以保證本方在中前場失去球權後的第一時間組織進行高位逼搶,中後場"後腰-中後衛-中後衛-中前衛-中前衛"的五邊形站位可以保證中路的防守縱深與向兩條邊路的整體橫向移動。

基礎進攻戰術1(階段1)

後腰回撤接球同時與兩名中後衛,形成三角站位,左右邊前衛拉邊創造整體進攻陣型寬度,兩名中前衛位置前提與回撤至中場的中鋒形成中路的3個接球點,左右邊後衛位置前提至中路中前衛留下的空當進行中路保護,此時,球權尚在本方後場位置,陣型變化爲1-3-4-3。接下來,球權通過一側中前衛與邊翼衛傳至一側邊路的邊前衛(邊鋒)。

基礎進攻戰術1(階段2)

球權傳導至一側邊路後,可選擇通過邊路的一系列傳遞將對方防守中心向邊路吸引,同時回傳至本方中後場將對方整體陣型進行縱向拉扯,此時弱側邊翼衛向邊路拉開,弱側中前衛回收至中場區域保持陣型穩定性。在球權回至中後場時,原有球一側的邊前衛(邊鋒)與中前衛進行交叉換位形成新的邊路接球點。

基礎進攻戰術1(階段3)

交叉換位後拉邊的中前衛在邊路二次接球后通過交叉換位至中路的邊前衛進行大範圍轉移,將球權轉移至弱側邊前衛(邊鋒)位置,同時中鋒向有球一側拉邊(反越位)與邊前衛(邊鋒)形成大禁區線高度的邊路區域2x1,邊前衛斜傳中鋒的接球點,同時邊後衛(邊翼衛)斜向中路跑動插入對方防線間肋部區域,接中鋒的回敲完成後插上攻門。同時有球一側中前衛前插至大禁區弧頂位置進行二次進攻與必要的戰術性犯規組織對方快速反擊,弱側中前衛前插至大禁區後門柱位置,弱側邊後衛(邊翼衛)內收至中場位置查佔據空當位置。

基礎進攻戰術2:縱向區域理論

貝爾薩的進攻理論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他將整個球場區域縱向劃分爲5個區域,以幫助球員進一步的明確場上位置與跑動線路,在貝爾薩的戰術思想中,邊後衛(邊翼衛)與邊前衛(邊鋒)不能同時處在同一個縱向區域之中,同側中後衛與中前衛在有球階段需要同時保持在同一個縱向區域之中,而無球狀態下後腰與有球一側的中前衛需要位於同一個縱向區域中以保持特定區域內的防守人數優勢與防守縱深。

由此可見,在有球階段(進攻階段)當球權傳至一側邊路的邊後衛(邊翼衛)位置時,同側邊前衛需要向中路內收至相鄰的縱向區域,同時中鋒需要向有球一側邊路拉邊,移動至向臨的縱向區域,以同時增加兩條可能的出球線路,邊路球員通過橫向帶球或傳遞進行球權的橫向轉移後,此時的有球一側邊前衛(邊鋒)拉邊,與內收至肋部區域的邊後衛(邊翼衛)進行邊路區域的2x1,中鋒向禁區內有球一側移動,邊前衛(邊鋒)完成突破下底傳中,同側中前衛前插至中路區域形成新的接球點或完成二次進攻。

中前場自由人:中鋒

有了上述的縱向區域理論,由於足球運動中防守方佔據人數優勢這一普遍規律,儘管貝爾薩通過激進的1-3-3-3-1(1-3-3-1-3)戰術爲中前場進攻調配到了近乎瘋狂的7人,但是在比賽中球隊仍舊需要遵循運動規律來尋求特定區域的進攻人數優勢。

因此,作爲中前場進攻箭頭的中鋒職能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

在利茲聯的進攻跑動中,中鋒球員被貝爾薩賦予了類似於前腰球員的中前場自由人的自由度與職能,當球權推進至中前場後,中鋒需要通過大量的回撤中場、拉邊、反越位,撕扯對方後防線與中場防線,在中路與兩名中前衛以及內收至中路的邊後衛形成若干個三角站位,在邊路與邊前衛(邊鋒)形成局部進攻人數優勢,創造出球點與接球點,協助球隊完成整體的進攻推進,通過在禁區內作爲支點完成打門。

對方命門:肋部空間

與當今普遍運用的邊後衛(邊翼衛)套邊的固定邊路進攻戰術不同,貝爾薩選擇了更加符合他性格,同時也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殺傷力的選項:邊後衛中路前插。

在面對四後衛陣型的球隊時,邊前衛(邊鋒)的拉邊持球后,與之對位的是對方的邊後衛以及橫向移動協防保護的同側中後衛,而與本方邊後衛(邊翼衛)對位防守的是對方邊前衛(邊鋒),本方邊後衛(邊翼衛)向內側前插一方面可以對對方中路防線形成擾亂,同時前插至對方肋部區域持球后可直接面對對方同側中後衛,一方面提高突破成功率,另一方面可以爲中鋒創造只與對方1名中後衛對抗的1x1局面,而非傳統意義上邊路2x2(本方邊後衛本方邊前衛)x(對方邊後衛對方邊前衛),中路1x2(本方中鋒)x(對方2名中後衛)的局面,以增加中路搶點成功率。

同理,有球一側中前衛前插至對方防守肋部區域也適用於此原則。

關於貝爾薩的利茲聯一線隊的戰術分析就到這了,本賽季利茲聯作爲升班馬,以有限的財政和人員配備與各大豪門競爭,儘管擁有一個比"狂人"更加耀眼的"瘋子",生存纔是這支百年豪門時下所需。那麼在"不進攻毋寧死"和"活着"這兩個選項擺在貝爾薩面前時,他會如何選擇呢?

寫在最後

感謝楊洋教練專業的理論解析和講解,大家有像交流的問題可以發表在評論區,或者您想看哪支球隊的分析也可以留言,我們會盡快聯繫楊洋教練,來滿足大家的需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