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孫悟空早就死在了靈山的大雷音寺呢?我們先分析一下取經隊伍各成員的情況。

唐僧起初收的是孫悟空,而孫悟空作爲大師兄也是一身神通,無論是探路、除妖、化齋還是照顧師父,這孫悟空都有獨擋一面的能力。慢慢的,孫悟空五百年前的毛病又漸漸的浮現了出來,他自大、嗜血、狂暴、憤懣。漸漸地,作爲師父的唐僧也無法控制住他。

所幸,觀音略施小計給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圈,兒取經隊伍裏又迎來了一位新的成員——豬八戒。這呆子前身爲天蓬元帥,溜鬚拍馬,完全站在唐僧這邊。因此三人很快就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而後面來的沙僧前身乃捲簾大將,也是縱橫官場多年,豈能看不清局勢?於是沙僧就成了和事佬,哪邊示弱就站在哪邊。因爲他深知大夥的最終目的是抵達靈山,並不是勾心鬥角,逞一時口舌之快,隊伍只有和諧到底,方能功德圓滿。

但,沙僧也並不是完全公正的。三打白骨精裏,豬八戒、唐僧據理力爭,最終將孫悟空趕出了隊伍。在面對接下來出場的黃袍怪,沙僧也沒有聽從孫悟空的話,報出他的名號來。甚至當唐僧被黃袍怪變成猛虎關在寶象國,沙僧依舊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任由豬八戒分配行李,準備散夥。

緊要關頭,一向作爲唐僧腳力的白龍馬終於憋不住了,他這麼振振有詞的說:“他是個有仁有義的猴王。到此處見這樣個情節,他必然不忿,斷乎要與那妖精比並,管情拿得那妖精,救得我師父。”

白龍馬作爲取經隊伍裏的一員,也是有投票權的,他爲散夥投了“反對票”!最後豬八戒只好請回了孫悟空,打敗了黃袍怪,救回了唐三藏。

然而在幾年後的一天,白龍馬和沙僧卻忍無可忍,最終背叛了孫悟空,借刀殺人將他害死在了取經路上。

在西遊記的第五十六回,孫悟空趕投宿,爲了能化到齋飯,居然掣出金箍棒,對着白龍馬腦袋就是作勢欲揮。那白龍馬如何受得了這一萬四千五百斤之力?於是小白龍大驚之下,溜了繮如射出的弓箭一般飛奔。

要知道,這白龍馬是站在孫悟空這邊,屢次爲他說好話,贊他是“有情有義的君子”,不料孫悟空好了傷疤忘了疼,沒多久就過河拆橋,不僅沒有把白龍馬當兄弟,還逞着神通欲棒打小白龍趕路。小白龍的心有多疼?我拿你當兄弟,你拿我當牲畜趕?

沒多久,衆人就來到一戶人家裏投宿過夜,孫悟空藉着彎兒罵豬八戒、沙僧。當村民看到豬八戒和沙僧的時候,不禁被他們容貌所驚:“爺爺呀,一個夜叉,一個馬面!”

不料行者聞言,厲聲高叫道:“夜叉是我重孫,馬面是我玄孫哩!”這不是將沙僧也罵進去了?要知道孫悟空平常只敢罵八戒,不料他今天破天荒,居然連沙僧也一起辱罵進去。

豬八戒當場就生氣了:“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沙僧此刻不做和事佬了,他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來:“莫爭講,這裏不是那抓乖弄俏之處,且進去,且進去!”

果然沒多久,半夜裏,唐僧突然念起了緊箍咒,最終孫悟空被唐僧第N次趕出了取經隊伍!在此過程中,不僅沙僧,就連白龍馬也一言不發,任由唐僧決定。

今日的孫悟空爲何如此奇怪?他不僅侮辱小白龍,還辱罵沙僧“孫子”?其實,孫悟空受《多心經》的影響,已經要“分娩”出另一個孫悟空出來了,只不過一個是善,一個是惡,這就是後來如來口中的“六耳獼猴”。

當兩個孫悟空鬧到如來那後,佛祖用紫金鉢盂壓住了其中一個孫悟空,另一個孫悟空急忙揮舞金箍棒將鉢盂下的猴子打死,腦漿流了一地。

從此之後,取經四人一馬再也沒鬧過矛盾,唐僧再也沒念過緊箍咒,孫悟空再也沒罵過髒話,只因爲,死在鉢盂之下的就是曾侮辱小白龍、辱罵過沙僧的“真”悟空。

這件事也告訴我們,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無論你的能力再強,也不能驕傲自大,憑藉一點本事有恃無恐、無法無天。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都是內斂低調,各位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