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段志玄隨父親客居在太原,在這裏認識了李世民,並得到其賞識。

正是這個機緣,李淵在太原起兵後,雖然他不在“太原元謀功臣”17人大名單中,但也是第一批參加革命隊伍的功臣。

當時看到李淵起兵反隋了,段志玄立刻招募了一千多人,組成自己的隊伍積極響應,併入李淵大部隊後,他被授爲右領大都督府軍頭,並擔任先鋒。

在奪取霍邑(山西臨汾)、絳郡(山西新絳)和永豐倉(今陝西大荔)的戰鬥中立下戰功,因功擢升左光祿大夫。

太原起兵後,李淵聽取謀士的意見,制定了兵髮長安,佔據關中,再往中原以圖發展的戰略部署。

潼關自古以來就是長安的門戶,只有拿下潼關,才能實現進佔長安的戰略意圖。

對於潼關,李淵很重視,特意派心腹劉文靜帶兵前來,段志玄作爲副手也一路隨行。

當時駐守潼關的是隋朝著名戰將、左驍騎衛大將軍屈突通,兩軍對峙了一個月,屈突通派部將桑顯和趁夜偷襲劉文靜,唐軍被打得潰不成軍。

在這個危機關頭,段志玄有用武之地了,他帶領20餘人先後三次衝入戰陣,身中流矢,但爲了不影響士氣,忍痛不語。

在他的強烈衝擊下,隋軍倒亂了陣腳,一時唐軍士氣大振。

“志玄率二十騎赴擊,殺數十人而還。爲流矢中足,慮衆心動,忍而不言,更入賊陣者再三。顯和軍亂,大軍因此復振,擊,大破之。”(《舊唐書·段志玄傳》)

屈突通作戰很勇猛,但是他運氣不好,遇到一個比他還猛的段志玄,最後被段志玄打敗,並擒拿。

俘獲了隋朝的大將軍,那可不是一般的功勞,所以段志玄理所當然的高升至樂遊府驃騎將軍。

有個俗話,“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就是說,世上的常勝將軍其實很罕見,段志玄也不例外。

後來有一次戰鬥,他雖然沒有陣亡,但卻差一點被敵兵活捉。

險情出現在621年(武德四年),他隨李世民去東征王世充的戰鬥中發生的。

在衝鋒時,段志玄的坐騎中箭倒地,他被摔下馬來。

掉到地上的段志玄還沒有爬起來,就被敵軍圍住了。

當時戰鬥十分酷烈,都想着能拚盡最後一點力量消滅敵軍了,所以誰也沒有帶繩索。

可是,這麼高級的將領,活捉了要比梟首賞金高多了。敵兵不捨得殺他不是看到他好看,而是值錢。

於是,戰場上出現了極爲奇特的一幕,只見王世充的士兵將段志玄的頭髮散開,兩個騎兵,從斜上方兩側抓住他的頭髮,段志玄的身體立刻出現出一個“丫”字造型,騎兵在馬上拖着他走。

“後從討王世充,深入陷陣,馬倒,爲賊所擒。兩騎夾持其髻,將渡洛水,志玄踊身而奮,二人俱墜馬,馳歸,追者數百騎,不敢逼。”(《舊唐書·段志玄傳》)

但是在渡洛水時,段志玄縱身跳起,將二人拉墜馬下,奪得馬匹馳歸。

敵兵一看都傻眼了,數百人在後面追趕,但都只是搖旗吶喊,並不敢逼近。

段志玄有驚無險的迴歸本軍,但一代名將,弄了這麼個灰頭土臉,大煞風景。

李唐統一全境後,李淵在那裏高高在上,逍遙自在做皇帝,朝廷表面上風平浪靜,可實際上下面卻是暗波洶湧。

關鍵問題就是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權力爭奪。

由於李世民戰功赫赫,手下戰將如雲,使李建成十分的忌憚。

所以李建成開始動歪腦筋,來挖李世民的牆角了。

626年(武德九年),李建成重金賄賂段志玄,企圖誘其歸順。但沒想到段志玄在重金面前不失氣節,不但拒絕了李建成的誘惑,還將此事告知李世民。

後來他直接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誅後,不久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

李世民當政後,自然要對有功之臣大加厚賞,段志玄遷任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

作爲一個將軍,段志玄治軍非常嚴厲,令行禁止。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李世民對她舉辦了國葬。

段志玄和宇文士及分別統兵從蕭章門護送長孫皇后的靈車。蕭章門是皇宮內宮一個大門,在這裏值守責任重大。

因爲參加葬禮的人員衆多,鎮守這裏的護衛,他們不僅要保證長孫皇后的靈車安全,更要保護內宮的安全。

夜裏,李世民有急事派人來到蕭章門,使者先到了宇文士及的軍營中,他一聽是皇帝的使者,連忙開門接待。

使者接着又來到段志玄的軍營,沒料到他拒不開門,並回答夜裏不能開軍門。

使者因爲“尚方寶劍”在手,所以底氣很足的說自己有皇上親筆寫的赦書,但沒料到段志玄決然的回答到:“夜裏看不清,難以辨別真僞。”

使者真沒辦法了,只能等到天明。

後來使者將此事彙報給李世民,以爲段志玄必然要喫不了兜着走,不料李世民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稱讚段志玄治軍嚴格,有漢朝周亞夫的風範。

後來李世民建造凌煙閣,在這裏畫了24功臣的畫像,以供後人紀念,段志玄總排名第10位,在戰將裏僅排在尉遲敬德之後,名列第二,這個排名相當靠前了。

可見他深得李世民的器重和喜歡。

參考資料:《新唐書》 《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