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盘踞在中原中心,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里环绕的长安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政治中心,因优异的地理位置而受到了许多朝代的青睐。秦、汉以及唐等诸多强盛的朝代都纷纷以西安作为首都,因此这座城市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人们总是能在不经意之间找到咱们古人曾在这儿活动的痕迹。

在西安流传着这样一则''真理'',那就是每次地铁动工时,最忙的一定不是地铁修建人员,而是考古部门,基本上地铁挖到哪,考古专家们就得跑哪里去紧急抢救文物。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们在陕西咸阳市礼泉县发掘出了一处新的墓葬,该处墓葬据推测乃是唐代初期某个文官的安眠之地。在西安比起那些动不动就发掘出来的公主侯爵之墓,一座普通的文官之墓真不算什么。

但特别的是,考古工作者们在发掘这处墓葬的时候,却在里面找到了一个本不属于该墓葬主人的''庞然大物''。这个''庞然大物''是一柄被称之为马槊的重型兵刃,考古的工作人员特地在小组中选出了3名体格最为壮士的''壮汉'',才能勉强抬起这柄兵刃。

这柄马槊在这处古墓中已经安静的沉睡了一千多年,它重见天日的那一刻,工作人员们发现马槊除了刃处微微生锈之外,其余部分都还几乎崭新。马槊并非装饰物,更不是像剑一样的礼器,一般的墓葬不可能出现这种陪葬品,墓葬主人作为一名文官,怎么会在墓穴中埋下一柄马槊呢?

马槊起源于汉朝,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当时的冶炼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百炼钢工艺成型,导致骑兵这一兵种也出现了一种新的分支:重骑兵。

马槊的外形和长枪有些相似,都属于长柄兵器,《说文解字》有云:''槊,矛也''但不同的是,马槊的枪头部分极长,是一般长枪、矛类的几倍,其槊锋部分接近四十厘米,重量上也非常可观。

这样的武器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供重骑兵在马上作战使用,所以要用大重量来增加冲击力,并用长槊锋来扩大骑兵的打击范围。说白了这种兵器基本上不是用来杀敌,而是用来冲垮地方阵型。

马槊的制作成本极高,不仅用料考究,而且工艺方面相当复杂。上等的马槊需要用到一种叫拓木的上等木材,这种木材强度高,韧性好,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它的成本过于昂贵且处理起来十分费时费力,一段拓木要加工成合格的马槊的槊杆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并且拓木的处理极易出现加工失败的情况,十根拓木往往只有三到四根左右能加工成功变成槊杆。一柄成品的马槊价值十分昂贵,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用得起,在隋唐时期只有极少数门阀贵族出身的高级军官才有资格使用这种武器。

为什么这名文官的墓葬中会出现马槊,目前研究人员们还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是根据史籍记载,在唐初年间,能够使用这种重型马槊的人恐怕天底下只有两个。这两个人就是李世明手下赫赫有名的两员猛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

《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明有一次对尉迟敬德说表示''你只要手里拿着槊护卫在我身边,那纵使有千军万马也拿我没办法。''这充分说明了尉迟敬德武艺高强,而且善使槊这种武器;而

在《旧唐书》中也有记载,秦叔宝非常善于使用马槊,而且他的武艺很高,能够以一当十。

如果这柄马槊有主人,只可能是此二人的兵器;但为何一位文官会拥有马槊作为陪葬品,则需要专家们进一步研究才能解开了。

古代虽然没有枪支大炮这样的热武器,更没有原子弹、氢弹这种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但在冷兵器上的造诣却是远远超出了如今人的想象。在我们看来存在于影视剧以及博物馆中的一杆杆长枪,一尊尊宝剑,都是古人们保家卫国的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