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還有多久能戰

在2020年的年末,機號爲“藍色01”的第二架量產型蘇-57戰機正式交付給了俄軍。由於首架量產型蘇-57戰機在2019年年末交付俄軍前進行試飛的過程中墜毀,這架飛機也就成了俄軍實際上的首架量產機。該機編制上隸屬於俄南部軍區某團,但暫時部署於阿赫圖賓斯克的國家試飛中心。儘管如此,既然是量產機加入俄軍現役,雖然眼下還缺乏實戰角度的幫助,但俄軍說起來終於邁入了五代機時代。

量產型蘇-57依然被放在阿赫圖賓斯克的國家試飛中心,而非利佩茨克空軍基地,表明蘇-57未來幾年的任務仍然是進一步進行試飛和測試工作。如果將這一進度投射到殲-20上,大致相當於2016年下半年殲-20量產機剛剛交付解放軍的時間點。考慮到殲-20隨後裝備空軍某試訓基地以及先後列裝數個空軍旅的時間進度,讓大量俄羅斯空天軍作戰部隊換裝蘇-57這件事,還得再等一等。

量產機與原型機最大的不同在於飛機所處的狀態。一個型號的多架原型機出於測試不同科目和性能的目的,在機載設備上會出現只選擇性安裝一部分,或者不同飛機安裝不同設備的情況,而考慮到飛機在原型機階段的改進,前後下線時間相隔數年的幾架原型機上甚至連很多基本結構都會大相徑庭,而量產機爲了適應統一化的生產,在飛機的大多數設置上都已經處於基本穩定的狀態。

首架量產型蘇-57的出現,標誌着俄羅斯的五代機研製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由於俄羅斯對於下一代空戰的需求和判斷與中美都有一定差異,在五代機的技術要求上也並不相同,這導致蘇-57在氣動佈局的設計上與蘇-27系列看起來一脈相承,和F-22、F-31、殲-20、鶻鷹等幾款五代機在性能的取捨上有相當的差別。

外界一般認爲,由於在諸如進氣道遮掩發動機葉片、機腹外形隱身等方面,蘇-57的設計雖然各種該用的手段都用上,不至於對隱身“毫不避諱”,但該機的隱身性還是要弱於中美的機型;而對於超機動性能在未來空戰中的作用,俄羅斯甚至更早的蘇聯都對此予以高度重視,這也在蘇-57包括動力、氣動佈局、操縱面設置等方面得到體現,因此外界認爲蘇-57的機動性應該很好,特別是如果未來新一代的“產品30”發動機完成研製並實現和蘇-57的整合,則蘇-57的機動性能還會更上一個臺階。

加上俄羅斯在蘇-57的機載航電系統上也力所能及地實現了“好鋼用在刀刃上”,雖然在新一代機載武器領域俄羅斯缺乏修成正果的成熟新型號,但考慮到先進機載航電和高性能的空中平臺本來就有利於空空導彈性能的發揮,蘇-57作爲一款符合標準的五代機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對俄羅斯空軍而言,蘇-57的入役顯然意義重大,與殲-20對於解放軍對於解放軍的意義相似。這其中最先起到作用的,是五代機對於軍隊上下有關新一代戰鬥機和空戰模式的認識模式的改變。在五代機真正入役前,無論是作爲對手的還是作爲己方裝備,五代機在實戰中究竟能發揮的作用只能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模擬,而只有真刀真槍的對抗才能讓新一代裝備的威力爲各方所接受,也只有真正的五代機才能讓俄軍從航空兵到防空部隊能夠在對抗中摔打出運用和對抗五代機的有效手段。

五代機對俄羅斯空天軍的另一個方面的幫助自然就是在航空兵裝備上。隨着美國的F-35生產加速,包括英國、意大利等北約盟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雖然在空軍規模上不斷萎縮,但他們都先後獲得了五代機,在技術上比目前使用蘇-35、蘇-30SM等俄軍現役四代半戰機先進,儘管這種技術差距在日常的攔截伴飛中並無作用,但無論是這些飛機在可能的真正空戰中壓制俄軍的能力,還是“北約戰機比我們先進”給俄軍官兵造成的心理壓力,都是沒有五代機的俄軍所無法克服的。

隨着北約各國空軍裏F-35的普及,照片主角的變化是遲早的事情

從用於測試的量產五代機到裝備作戰部隊的量產五代機,蘇-57要真正在俄軍中發揮作用,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問題就是裝備數量。按照俄軍目前的官方口徑,除去交付的這架和墜毀的第一架量產機,俄軍還訂購了76架蘇-57戰機,而這些飛機都要在2028年之前交付,這意味着蘇霍伊公司要從這兩年1年1架的“原型機速度”在未來逐步升級成一年交付20架以上的量產速度。

儘管按照生產蘇-35的速度來看,以這樣的節奏交付蘇-57也沒啥問題,但考慮到俄羅斯近年來的總軍費已經降低到了400多億美元的水平,能否在未來幾年裏持續保證訂單的撥款就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疑問。

更何況眼下的俄羅斯軍工產業正處於尷尬的生產率停滯期,許多軍事訂單往往是俄羅斯國防部下了單,也按照合同準時足額把該給的盧布給付了,結果年底到了,錢花沒了,東西卻沒有按合約足額交付。要麼是生產成本上漲或者盧布購買力下降,要麼是企業的生產率降低導致了更多的浪費,總之是要想拿到訂單上的全部產品,對不起,還得加錢……

考慮到蘇-57作爲代表當代俄羅斯航空工業水平上限的高技術產品,無論是整機組裝還是子系統生產上,都難免會遇到前述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俄羅斯航空工業能否完成準時保質保量交付戰機的任務,眼下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目前共青城的生產線上還是以蘇-35戰機爲主要產品

按照俄羅斯軍隊開始的設想,在軍隊國防開支總規模受限甚至出現萎縮的情況下,爲了保障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和大國地位,除了全力保障戰略核武器之外,在常規武器領域要麼選擇經濟實用型的裝備形式(比如改造現役或者庫存的T-72/80坦克),要麼就是多研製、少採購。俄軍對蘇-57最初的設想就是少量採購現有狀態的蘇-57戰機,同時等待更新型的“產品30”發動機研製成功後研製的“最終狀態”蘇-57定型之後,再將後者投入大批量生產。

但眼下的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美國總統特朗普全面激化了中美和美俄矛盾,繼任的拜登也絲毫沒有要進行緩和的跡象。國際局勢在冷戰之後處於空前緊張的環境下,幾個大國都在爲應對可能的威脅加強軍備建設。俄羅斯雖然國力有限,在這場事關本國未來的大博弈裏也被迫選擇了跟進。

從這個角度來看,五代機加入俄軍只是這場大博弈中俄羅斯自我強化的一個開始,而這一步最終能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