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喪志”出自《書·旅獒》原文爲:“玩人喪德,玩物喪志”,關於這個成語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荒唐國君衛懿公,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養鶴。

他專門爲鶴建造了宮苑,並且每天都與鶴爲伴,甚至爲鶴打造的車子,要比朝中大臣的還要高級。

最後當有外敵入侵之時,這個荒於政事的昏君,想要召集大臣、士兵迎敵,但是這些人因爲內心有怨懟,所以拒絕了衛懿公的命令。

無奈之下,衛懿公親自率軍殺敵,可是最後卻因爲寡不敵衆而戰死沙場。除了鶴之外,古代還有四樣可以令人玩物喪志的東西,直到現代社會還依然有人樂此不疲。

每個人都有感興趣的愛好,但重要不深陷其中便可娛人娛己。但是過於迷戀這些興趣愛好,就會喪失積極進取的志氣和志向,最後只能淪爲一事無成的失敗者,看看有你嗎?

第一、釣魚

常言道“釣魚窮三年”,爲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釣有一句歇後語叫做:“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可見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經出現了釣魚這種愛好。

實際上無論古今,釣魚都是一種比較耗時間的事情,古代漁民爲了生存除了下海捕魚之外,平時有空閒時間的時候也會釣魚,但是他們釣魚卻是爲了生存。

相對於捕撈而言釣魚的效率特別低,如果將時間都搭在釣魚上,那麼就很可能導致無米下鍋的問題出現。

而現代人釣魚則是一種休閒娛樂方式,在雙休日或閒暇時間去釣魚,不僅可以消磨時間而且還能鍛鍊心性。

可是一旦過於沉溺於釣魚,就會耽誤正常工作進而導致沒有收入來源,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越來越困難。還有就是購買漁具的開銷也不少,將錢都花在釣魚上就會導致生活陷入困境。

但也有人認爲釣魚是愛好,只要有節制就不會影響家庭和工作。現在有“釣友”的數量越來越多,雖然不排除有人爲了購買高檔漁具而捉襟見肘,但是隻要把握適度原則相信就不會陷入貧窮。

第二、玩鳥

經常聽人說“玩鳥毀一生”,在很多以清代爲背景的古裝影視劇中,遊手好閒的八旗子弟們,幾乎人手一個鳥籠。

他們談起養鳥的心得頭頭是道,甚至還會出現“賭鳥”的現象。按理來說他們有錢又有閒,每天玩鳥、遛鳥也無傷大雅。

但回過頭來仔細想一下,就會發現買鳥、養鳥的費用也不低,再富有的家庭可能也會因爲養鳥而破敗,這種例子在晚清時比比皆是。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晚清時期的八旗子弟早已經沒落了,所以可能導致他們陷入困境的,絕非單單與玩鳥有關。

第三、狗攆兔

遊牧民族最擅長的就是打獵,由於他們沒有固定的住所,也就無法通過種莊稼獲取食物,平時只能夠通過放牧、打獵過活。

打獵的時候一定會帶着獵犬,而“狗攆兔”就是打獵時的一個景觀。後來隨着不斷發展“狗攆兔”,成爲了一種帶有賭博性質的遊戲。

很多人爲了下注可謂一擲千金,到最後輸紅眼了可能還會賭上身家性命。所以纔有“一朝學會狗攆兔,從此踏上不歸路”的說法。

“細狗攆兔”是狗攆兔的變體,早年間流行於陝西蒲城縣一帶,作爲一種民間競技習俗,集民俗和娛樂爲一體。《史記.李斯》傳中記載“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可見細狗攆兔的歷史十分悠久。

第四、玩鷹

“玩鷹”是一種古代傳統娛樂項目,可以說歷朝歷代都有它的身影。但一般情況下多爲少數民族,或者是王公貴族的必備遊戲。滿族和蒙古族是玩鷹的鼻祖,當年有很多鷹戶專門捕鷹獻給朝廷,可以獲得比較豐厚的賞賜。

玩鷹並不是誰都能玩的一個興趣愛好,必須要有專業的鷹手“打鷹”然後“熬鷹”。打鷹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鷹手每次打鷹少則一天多則幾天。

披星戴月地爬十幾道山樑,餓了啃幾口乾糧,渴了喝幾口山泉水,眼巴巴地望着天空上的鷹,等待時機將其一舉拿下。“若是戀上鷹,兩眼含淚望天空”的說法就是由此而來。

結 語

關於玩物喪志的話題,已經流傳了幾千年,遇到儘量遠離。韓愈曾說:“業精於勤荒於嬉”。 實際上就是對玩物喪志的痛批,在他的思想中可能認爲只要有個人愛好,可能就是不務正業。

但是在1000多年後的現代社會中,一個人有愛好纔有生活情調,不然每天只想着工作,早晚會變成一個沒有生活情趣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