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某,34歲,在2019年12月9日上午9:00上班期間,不幸被滾落的大石砸傷左下肢,導致肢體嚴重毀損,急送我院,初步診斷:1、失血性休克代償期 2、左小腿毀損性離斷。

考慮患者左下肢離斷,失血較多,肢體毀損嚴重,保肢風險非常高,且術後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經我科謝松林主任醫師,劉昌雄副主任醫師與患者家屬溝反覆溝通後,患者及其家屬強烈要求保肢,我院立即開啓綠色通道急診手術,術中大量輸血,清創後發現左小腿血管長段缺損,遂行血管移植重建血運,經過近10餘小時奮戰,順利完成了保肢手術,術後入ICU進一步監測生命體徵。2019年12月18日患者脫離生命危險,返回普通病房治療,再植左下肢存活良好。

術前X片

術前X片·

術中徹底清創,長段骨缺損,血管缺損,再植修復術

創面缺損處覆蓋VSD

創面缺損處覆蓋VSD

術後X片

術後X片

牀旁拆除VSD後外觀,軟組織缺損處爲骨水泥佔位

牀旁拆除VSD後外觀,軟組織缺損處爲骨水泥佔位

目前患者生命體徵平穩,繼續予抗炎,補液,傷口換藥治療。傷口穩定後,擬進一步行皮瓣手術修復創面,骨延長恢復下肢長度。

開放性傷口包紮止血急救小知識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壓法、加壓包紮法、填塞法、屈肢法、鉗夾法和止血帶法等。

(一) 指壓法:用手指壓迫動脈經過骨骼表面的部位,進行止血。頭部大出血,可壓迫一側頸總動脈、顳動脈或頜動脈;上臂出血可根據損傷部位壓迫腋動脈或肱動脈;下肢出血可壓迫股動脈等。

(二) 加壓包紮法:該方法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適用於一般小動脈和靜脈的出血。先將滅菌紗布或敷料填塞於傷口,或置於傷口上,之後外加紗布墊壓,再以繃帶加壓包紮。包紮的壓力要均勻,範圍要大。傷肢包紮後應抬高。

(三) 填塞法:適用於肌肉骨端等滲血。先將1-2層大的無菌紗布鋪蓋傷口,以紗布條或繃帶充填其中,再加壓包紮。此法止血不夠徹底,且可能增加感染機會。另外,在清創去除填塞物時,凝血塊同填塞物可能同時被取出,出現較大出血。

(四) 屈肢法:利用關節的極度屈曲,壓迫血管達到止血,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則在肘窩或膕窩放一棉墊再使關節極度屈曲,然後將小腿與大腿或前臂與上臂用"8"字。

(五) 鉗夾法:用止血鉗直接鉗夾出血點止血吸最有效、最徹底、損傷最小。盲目鉗夾有可能損傷並行的血管、神經或其他重要組織,轉運搬動時有可能鬆脫或撕脫大血管。因此,此法必須直視下準確進行,同時做好有效固定。

(六) 止血帶法:一般適用於四肢傷大出血,且加壓包紮無法止血的情況。使用止血帶時,接觸面積應較大,以免造成神經損傷。止血帶的位置應靠近傷口的最近端。止血帶中以局部充氣止血帶最好,其不良反應小。在緊急情況下,也可使用橡皮管、三角巾或繃帶等代替,禁用細繩索或電線等充當止血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