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清照的一生爲何前期輝煌後期悲涼

李清照一生,前期輝煌,後期悲涼,充滿戲劇性。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悲劇往往以喜劇開頭。”“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砸碎了,讓人去看;喜劇,是把沒有價值的東西展開了,讓人去看。”李清照一生,悲喜交加。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官位顯貴,學識淵博。李清照自幼受到薰陶,博學多才,品性清高。

少女如花,天真爛漫,詩一般的歲月在指尖流淌。快樂無限,似鮮花一樣瓣瓣綻放;情竇初開,美好的嚮往比雲霞還燦爛。初涉塵世,其情淺淺。其詞活潑淺顯,頑皮浪漫,易讀易懂。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景美情真。

比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常回憶,外出貪玩,忘了歸時,又是醉酒,不知歸路,划船入藕,鷗鷺紛飛。多美的一幅水墨畫!反襯出無拘無束、無憂無慮,歡快自由的少女情懷。

比如:《點絳脣》:“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廋,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鞦韆下,纖手搓,露沾鮮花,汗水輕溼。突遇情郎,一驚一喜,轉身就溜,不忍心又回頭,門口偷看,卻裝作嗅青梅。活潑可愛,調皮羞澀,一見傾心,一往情深。滿是大家閨秀風範,既典雅,又柔情似水。恰似一幅素描畫,意境美,情清淡,淡中見純真,淋漓盡致。

嫁於趙明誠之後,二人兩心如一,情深意篤,相濡以沫,幸福美滿。詩詞、字畫、金石,使生活更有情趣,更有品味,也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雖有分離,飽受相思之苦。但鴻雁傳情,相聚相守,形影相伴。讓生活增添了幾分浪漫、幾分情趣、幾分色彩。文壇趣事,傳爲佳話。

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後,佳人才子,天地絕配。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詩詞唱和,潑墨作畫,研究金石,傳有“賭書消得潑茶香”怡情趣事。夫唱婦隨,喜樂平安,典型的文人生活。“幾身修得此清福,神仙不作做鴛鴦”。讓世人讚歎、追捧!可惜,好景不長,趙明誠外出做官,李清照在家留守。空閨寂寞,相思煎熬,孤單難耐。於是寄情詩詞,一吐相思。其詞纏綿悱惻,濃厚豔麗。猶如梨花帶雨,楚楚動人,回味無窮。

比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藕花殘,秋已深,獨上蘭舟望歸人。錦書不見雁南飛,只剩清冷月光滿西樓。花落水流,留不住。一樣的相思,兩地生愁。無法消除,下了眉頭,上了心頭,處處是濃愁。相思情濃,深入心扉,無力排遣,只有苦守。整詞情景交融,景語請語,天衣無縫。展現出詞人心相連,情相通,相思苦中見美。刻骨銘心,盼歸心切,漫長的等待,鐫刻着寸寸相思。

比如:《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霧薄愁濃,相思無日夜,又到重陽節,空室已涼透。把酒東籬,黃昏下,暗香滿袖。莫說不銷魂,西風捲簾,只見人比黃花還要瘦。斗轉星移,時光流逝,相思日長。又到深秋,還不見人歸,只落得人一天天消瘦,思念一天天增長,看你歸不歸?人比黃花瘦,情到深處,美到極致,人如花,花如人,需倍加珍惜!

可惜,世事難料。靖康之變,戰火連天,大宋飄搖,民衆南遷。期間,趙明誠任江寧知府。眼看金軍漫天而來,心生懼怕,連夜縋城而逃。拋棄城池和百姓,遭人唾罵。逃離途中,李清照瞧不起趙明誠的懦弱無能,心生怨恨,冷眼相加。途經烏江,李清照題詩一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明贊項羽英雄氣概,死不回頭;暗諷明誠軟弱膽小,貪生怕死!趙明誠在病中,可冷遇如冰,前後天壤之別。受不了如此相待,終命歸黃泉。不知當時李清照作何感想?是否悲國與怨夫集於一身?理勝於情,還是已無情?夫君已去,誰之過也?是怨天尤人,還是悲天憐人?如此詢問,只有她一人知。李清照孤身飄零,幾經輾轉,四處無親,孤苦伶仃。人無可依,情無所寄,淚無處收。於是填詞訴情,追憶往事,苦不堪言。其詞孤苦悲涼,愁悶傷感,如血淚傾訴。

比如:《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風停花落,塵土帶香,早晚懶得梳頭。眼前,物是人非,話未出口,淚已悄流。聽說雙溪春好,也想乘舟出遊,只怕小船兒載不動太多的愁。獨自生活,不再愛美,想散散心,又怕愁心太重,把自己封存在塵世內。此詞婉轉,訴請真切,形象逼真。愁太多,有重量,船也載不動。往事不堪回首,一波三折,“悲”、“喜”、“愁”,言有盡而意無窮。不盡悲涼,只有碎心知。

比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尋覓、冷清、悽慘,寒暖交替,幾杯酒,豈能抵寒?雁陣過,正傷心,是舊相識,卻無音訊。花落堆積,人如花一樣憔悴。窗前透鏡,只見自己變黑。雨打梧桐,黃昏點滴,這情景,豈是一個“愁”字了得?孤苦流落,生活艱辛,沒有精神依靠,愁悶無底,苦難無邊。傷逝悲秋,淚難收,愁上添愁,何日是盡頭?此詞,情真意切,句句血淚。辛酸悲涼,催人淚下。

李清照繼續南下,途中與官員張汝舟相遇。張盡其所能,討李所好,李爲其心動。二人很快結婚,似乎與現代“閃婚”相類似。後來,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張包藏禍心,討好李,是爲了李的金石和財寶,結果落空,一無所獲。於是露出真實面目,對李拳腳相加,粗暴相待。李不堪忍受,狀告張貪官事實。張被罷官發配,但按大宋律令,妻告夫,觸犯“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當關進監牢。李被拘捕進牢,後經多方營救,九天後出獄。又經受了一場磨難。這是人生的一幕鬧劇,還是無端的自我選擇?李清照爲何如此?仔細想來,有許多不妥之處。丈夫剛死,屍骨未寒,不到一年,又另覓新歡。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況二人相濡以沫幾十年,情深意篤。爲何如此薄情寡義?於心何忍?於理何在?良心何存?道德何在?難道都是過眼煙雲?自身也是浮雲?品性大變,前後判若兩人,讓後人另眼相看。現代有人說,要男女平等,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和幸福,不做烈女,不需貞潔牌坊。這在現在沒錯,可是追述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怕不合時宜,也無此條件。因爲誰也脫離不了自己生活的時代,去超越時空。大宋王朝,最重禮教,“三綱五常”,“三從四德”被捧爲金科玉律,地位高於法律。違法,猶可赦;背理,不可容。要講婦德,守婦道。李清照這樣做,顯然有違禮教,且無情無義,讓人齒寒。後來,其許多做法也不合禮數,招搖過市,留戀茶肆酒樓,與人詩酒唱和,醉生夢死。過於放縱,過於張揚,也過於頹廢。外表浮華,內心空虛。孤苦無依,悲涼辛酸。愁悶無望,唯有自知,猶如一樹繁花隨風落盡。用其詞來說:“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死後,只有化作世間一塵埃。讓後世追憶,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評說。

經歷過太平盛世的繁華與榮光,見證過南渡的狼狽與落魄。在風雲變幻之際,李清照書寫了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讓後人忘情追憶,流淚嘆息。悲歡離合、酸甜苦辣,都賦予了絕妙的詞篇,隨同時光漫過了千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