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記載了一百五十多年間的風雲歷史,這段時間內有許多英雄人物自然也有很多小人。比如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甚至有人戲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方天畫戟,專殺義父”可見呂布在人們心中的人品有多差。

然而在歷史上還有一人比呂布更加無恥,他三次逃難被人搭救,救命恩人好心好意設酒款待卻被他當場刺殺,還掠奪恩人財物,殺害他人子民,如今卻受到了無數人祭拜,這是爲何?這人又是誰?

此人就是笮融,不瞭解《三國》歷史的人可能對他一頭霧水,因爲笮融與劉關張無甚交集,與曹操也基本沒有關係。和笮融相關的名人只有陶謙和劉繇,他倆也不過是劉備孫策成名的背景板,因此笮融就更加鮮爲人知了。

但是在當時笮融卻是鼎鼎有名的大惡人,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他爲人狡詐狠辣,生性殘暴毫無信義,卻又偏偏篤信佛教,是東漢末年佛教的重要推行者,因此受到了許多佛教信徒的祭拜和推崇,甚至被當場宣揚佛教的英雄。

公元190年,笮融在陶謙手下做事,擔任下邳國相,負責運輸周圍三郡的糧食。笮融經常私自佔用三郡的糧食和貢品中飽私囊,拿這些錢花天酒地。但是他卻篤信佛教,在治下大力推廣佛教,辦佛教慶典收納周圍所有的和尚僧人。

公元193年,曹操爲報父仇興兵攻打徐州,笮融未戰先逃帶着手下就往南跑到了廣陵郡。當時的廣陵太守趙昱和笮融同爲陶謙手下,看到同僚到訪自然熱情相迎。笮融卻眼熱廣陵郡的富裕,於是在趙昱好心擺酒席招待時,刺殺了趙昱,掠奪了廣陵郡的錢糧,帶着手下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禍害完廣陵後,笮融繼續往南跑,到了秣陵(現江寧)。秣陵主事薛禮也是一個老好人,他看到笮融帶着人馬前來,也好心熱情的招待,卻沒想到同樣步了趙昱的後塵,被刺殺在了酒席當場。照單全收了秣陵的錢糧,笮融又開始物色下一個獵物,這次他準備投靠揚州刺史劉繇。

公元196年,劉繇派遣朱皓收管笮融,這時著名的相士許邵給出了建議,他認爲笮融心狠手辣不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朱皓又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老好人,容易相信別人,日後必定被笮融所害。劉繇卻認爲笮融不敢這麼大膽,於是依舊讓朱皓收管劉繇。

果不其然,歷史的車輪依舊重複,朱皓也死在了笮融手中。劉繇大怒,帶着人馬就準備剿滅笮融。笮融聞風趕緊躲到了山中,卻沒想到當地居民早已看不慣他的行爲,將他殺死後把首級獻給了劉繇。

縱觀笮融的一生,都是在逃亡謀害再逃亡中度過,而他對於佛教的癡迷或許和佛教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信仰有關。當時的佛教爲了吸引信徒,教義非常簡單,只要信仰佛祖就可以死後得到超度,而這可能就是笮融殘暴之餘卻篤信佛教的原因。

笮融雖然行事殘暴卑鄙,但是在我國佛教發展史上卻有不可磨滅的功勞。他修建的佛塔,是我國佛塔早期的形狀基礎,而江南地區的佛教據傳最早就是由笮融傳遞而來。因此即使他兩面三刀,卑鄙無恥,卻依舊被許多和尚僧人和佛教信徒當做英雄祭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