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貴陽市小河的一位退休老人,因突發腦梗摔倒在地,口不能言,身不能動,出院時,被醫生宣告可能會“終身癱瘓”。不服輸的她在有所好轉後,堅持走路鍛鍊8年,最終恢復了康復。

“小朋友,注意安全哈,不要走到馬路中間。”1月3日,貴陽市王武監獄附近的馬路邊,一位路過的老太,熱心地提醒着走路的小朋友。這個老人就是堅持走路鍛鍊8年、最終恢復健康的段惠碧阿姨。

康復後的段阿姨仍在堅持走路鍛鍊身體。

1956年出生的段阿姨,退休前是王武監獄的一名女警。2012年1月9日,退休後的她在學倒退走路時,突覺腿腳不聽使喚,摔倒在地,頭部受傷,當場昏了過去。

醒過來時,她發覺自己已經喊不出聲了,但卻能哭出聲音。聽到她的哭聲,人們聞聲趕來,將她送回到家中。

緊接着,她被家人送到了小河的一家醫院治療,後來又送到另外一家大醫院搶救。

“當時我已經說不出話,也走不了路,接連高燒了一個星期,我都以爲自己快不行了。”段老說。

在這家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後,段惠碧阿姨出院了,不過卻是被推車推出醫院的。醫院的出院小結上寫着:因送院搶救不及時,導致終身癱瘓。

“那時候,我都以爲自己已經沒啥希望了,但沒放棄。”段阿姨說,後來,她又去了幾次醫院,紮了一些銀針,身體有所康復。但仍感覺舌頭短了,說起話來都是裹的,有一條腿的肌肉萎縮得都沒手臂粗了。

不過,在農村當過知青,也做過民警的段老十分堅強,爲能讓自己說清楚話,她開始每天堅持“逮”舌頭、彈舌頭。早晨彈,中午和晚上睡覺也要彈,每次都要彈上100多下。

後來,她聽說倒退走路能有助於開發小腦,又託人買來了一個帶把子的鏡子。有了鏡子,她開始拄着柺杖、拿着鏡子,學習倒退着走路。

“學了幾天後,我開始走出去鍛鍊。從王武走到花溪公園,一走就是8個多月。每天上午11點鐘,我就從家裏出發,走到花溪公園時,已經是下午五六點鐘了。走回來時,因爲天都快黑了,我不敢走王寬收費站,就從小河那邊穿過來。”段阿姨說,在堅持鍛鍊了幾個月後,她感覺身體越來越好:說話利索了不少,用手拿東西也有點穩了。

嚐到鍛鍊好處的段阿姨,於是將這個鍛鍊習慣堅持了下來。這一堅持,就是8年。

如今,老人說話已經和常人無異,腿腳也變得利索了,還時不時地坐地鐵來噴水池一帶轉上一轉。

前段時間,段老的侄女在這家醫院動手術,老人去看侄女時,當初給她看病的醫生見到她後,大喫一驚,甚至想出錢請老人爲醫院做宣傳,但被老人婉拒。

如今,64歲的段阿姨感覺身體很好,每天仍要堅持走一走,儘管沒有以前那麼遠,但她一天至少要走六七千步。

“生命在於運動,要鍛鍊,更要堅持。”老人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