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粳米:又稱稻米,大米,性味甘、平。功用補中益氣,補脾和胃,生津止渴,益精強志,壯筋骨,益腸氣,止瀉痢。

2、糯米:性味甘平,溫。功能補中益氣,補脾和胃,止瀉,益肺氣。

3、黑米:又稱貢米,是水稻中的珍稀品種,產量極少,是進貢皇帝的食物,故稱貢米。性味甘、平,功能滋陰補腎健脾、益氣補血。用於腎虛腰膝痠軟、夜尿。

4小麥:性味甘、平。功能爲養心安神,益腸益脾,除熱止渴。未成熟的小麥,曬乾入藥,性味甘,涼。功能益氣除煩,止自汗盜汗。用於髒燥、燥熱,消渴、泄痢,外傷出血、燙傷。

5、玉蜀:又稱玉米、苞米等。性味甘、平。功能調中開胃,除溼利尿降脂。

二、豆類

1、黃豆:性味甘、平。歸於脾、胃、大腸。功能健脾補中,解毒消腫,止痛。用於疳積瀉痢,腹腫孱瘦,妊娠中毒,瘡癰腫毒,外傷出血等。

2、黑豆:又稱烏豆。性味甘、平。入脾、腎。功能養血、活血,補腎陰,祛風,利水,清熱解毒。用於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風痹筋攣,產後風疼,口禁,癰腫瘡毒,解藥毒。

3、赤小豆:性味甘、酸、平。入脾、心、小腸。功效爲健脾利尿,清利溼熱,消腫,解毒排膿。

4、綠豆:性味甘、寒。功能清熱解毒,利小便,消暑止渴。用於暑熱煩渴,水腫瀉痢,丹毒,癰腫。

5、眉豆:性味甘、平。功能健脾祛溼,利小便消水腫。

6、扁豆:又稱藤、白扁豆。性味甘、微溫。功能補脾除溼,消暑解毒。

7、芝麻:有黑白兩種,性能大致相同,但入藥的多用黑芝麻。性味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養血增乳等功效。可治眩暈,頭髮早白,腰膝痠軟,步履艱難,病後虛弱,大便燥結,皮膚乾燥,產後血虛,產後缺乳等病症。久服益壽延年。

8、花生:又名地豆、長生果。性味甘、平。入肺、脾、腎,爲果中之佳品。有潤肺化痰、醒脾和胃、止血、清咽、滋養調氣作用。適合一般人食用。民間春季炒花生用於燥溼、夏秋煲花生祛溼,秋季煮花生用於潤肺止咳,冬季炒花生用於收斂固骨。特別花生衣對各種出血性疾病(特別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一事實上的療效。但體虛寒溼盛腸炎腹瀉者不宜食本品。

9、黃豆芽:性味甘、寒。入脾、胃、膀胱經。功能清熱利溼。主治胃氣積結,胃中積熱,水腫癰疼,溫痹筋攣膝痛,破婦人惡血等。

10、豆腐:性味甘、涼。入脾、胃、大腸經。功能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

11、豆腐皮:性味甘、平。功能養胃、止咳,消痰,可用治胃弱少食,咳嗽多痰等。

12、豆漿:性味甘、平。功能補虛,清火,化痰,通淋。可用治體弱,虛勞燥咳,腸燥便祕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