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覈“已問詢”,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審覈狀態更新爲“已問詢”,標誌着其上市進程進入了實質性審覈階段。

雲從、依圖、曠視、商湯四家公司,並稱爲國內AI領域計算機視覺“四小龍”,“AI第一股”將花落誰家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

其中,曠視科技最早啓動港股IPO但擱淺至今;依圖科技科創板IPO早於雲從啓動,自2020年12月1日顯示“已問詢”狀態後,未有新的進展;商湯科技IPO計劃時有傳出,但至今並未官宣。

照目前進展來看,“AI第一股”的最大競爭將在雲從和依圖之間產生,二者的招股書對比成爲一大看點。有業內人士認爲,雲從IPO進行得比較順利,有可能領先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疫情之下,AI技術顯現出驚人的威力,令市場對其前景充滿期待。但在資本市場,AI行業近年來被認爲“雷聲大、雨點小”。在此情境下,雲從和依圖衝刺科創板,市場對其估值如何也給予了高度關注。

“燒錢”的獨角獸

提起國內AI四小龍,“燒錢”是浮現在很多投資人腦海中的第一印象。

隨着曠視、依圖、雲從先後披露招股書,市場終於有了一次集中觀察AI獨角獸的直觀視角。

2019年8月,曠視打響了AI獨角獸上市的第一槍,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

其中,曠視科技的體量是最大。

據招股書,2016年-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分別實現營收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9.49億元。淨利潤方面,曠視科技虧損額竟隨之擴大,同期,淨利潤分別虧損3.43億元、7.59億元、33.51億元和52億元。

依圖科技的虧損額也在逐年擴大。2017-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爲6871.89萬元、3.04億元、7.17億元和3.81億元;同期,依圖科技淨利潤分別爲-11.66億元、-11.61億元、-36.42億元及-12.99億元,合計虧損高達72.68億元。

相比之下,雲從科技的虧損情況要好得多,其營收規模略大於依圖,但淨利潤虧損規模小於依圖。2017年-2020年上半年,雲從實現營收分別爲0.64億元、4.84億元、8.07億元以及2.2億元,淨利潤虧損額分別是1.06億元、1.8億元、17.08億元、2.86億元。

從三家公司的解釋來看,虧損逐年擴大原因一致,一方面,由於AI行業整體估值水平上升, 公司優先股公允價值相應上升導致賬面虧損;另一方面,則是持續的研發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身後各自站着的投資機構十分亮眼。曠視的最大股東是阿里系,還有國新控股旗下公司、鴻海精密、陽光保險、聯想創投、中銀集團等知名股東。依圖科技的知名股東有紅杉資本、高瓴資本、雲鋒基金、真格基金等。

雲從科技的股東數量高達57名,其中不乏國資背景,如南沙金控、國新資本、上海聯升、廣東創投等國有股東。雲從創始人兼CEO周曦出自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雲從的前身也由中科院人臉識別研究團隊孵化而成,中科院也是雲從股東之一,這使得雲從科技有了“AI國家隊”之稱。

A股上市公司佳都科技持有云從科技7.82%的股份,前者同樣專注於人臉識別技術,早在2015年4月就投資參股雲從科技,2017年11月再度參與雲從B輪融資。佳都科技表示,“雲從是境內從事人臉識別技術領先的企業,公司基於對雲從技術和發展前景良好的判斷而進行投資。”

隨着曠視IPO擱淺,“AI第一股”或在雲從和依圖二者之中產生。依圖的科創板IPO申請於2020年11月4日獲得受理,12月1日顯示爲“已問詢”,但一個月過去了,依圖的回覆函還未發佈。雲從的科創板IPO申請於2020年12月3日獲受理,12月31日顯示爲“已問詢”。如果順利,雲從IPO或將率先落地。

關於雲從科技的上市進程,1月4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公司董祕辦詢問相關情況,工作人員記錄下記者提問後,表示會轉達相關領導,截至發稿,尚未回覆。

AI風口與泡沫

上市不是終點,上述獨角獸們依然面臨技術和商業化上的競爭,同時也將真正接受大衆的檢驗,如何消化存在的估值泡沫是一大壓力。

據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曠視科技估值最高,達300億元,雲從科技估值爲200億元,依圖科技估值爲140億元。

從上述業績數據來看,一個顯而易見的特點是,三家AI獨角獸淨利持續虧損,估值不斷攀升。在高估值之下,近年來,市場開始頻繁提及“AI泡沫”一詞。而曠視科技赴港上市計劃擱淺,似乎成爲該詞的一個註解。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研究院院長鬍國平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19年下半年,人工智能企業要想再融資其實已經變得有難度了。在人工智能比較熱的時候,有很多本來第二、第三梯隊的公司擠進來,但實際上不太可能有那麼多公司同時去做比如人臉識別、醫療影像等。但對於頭部公司來說,還沒有到泡沫的程度。”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此前也在公開場合表示,“人工智能行業泡沫屬於正常現象。”

“整個AI行業不賺錢,一直在虧損狀態中發展。IPO預示着企業依然缺錢,而且缺口不小。企業原本可以通過風險投資融資的道路已經走不通,只能藉助於股市來滿足自己越來越大的資金需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某券商前高級副總裁兼互聯網首席分析師張孝榮對記者說。

或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AI公司將目光集中投向了資本市場。從募資規模來看,雲從的資金需求低於依圖,前者擬科創板募資37.5億元,後者募資金額爲75.05億元。

關於AI獨角獸上市之後的估值,受訪的多位市場人士認爲決定性因素在於技術創新,包括自身業務、技術壁壘、市場壁壘、甚至股東結構。

“關於AI的估值,沒有共識,最終看市場,政策和公司業績等幾個因素。這些企業未來面臨挑戰主要在於創新性技術的研發,其次是新技術的應用,再次是儘快縮短商業化發展的時間,儘早盈利。”張孝榮說。

對比之下,雲從有何技術優勢?張孝榮認爲,“目前來看四小龍之間的技術差距不大,都是基於人臉識別技術從金融與安防領域賺錢,競爭優勢不明顯,主要差異在於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應用領域,比如雲從更側重於銀行,依圖側重於各種醫療領域。”

(作者:張賽男 編輯:朱益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