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在每個人眼中都不同理解,很難形成定論。不過從原文去看也沒那麼複雜。歸結起來一句話:皇帝要削藩奪爵,致使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悲劇。

這句話包含了兩層意思:

一,皇帝對賈家這種不思報效自己的悖逆老臣不放心。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違背當初祖宗“苟富貴勿相忘”的誓約,毀約“削藩奪爵”清除異己。賈家因此而滅亡。

二,寶黛愛情悲劇都說是王夫人反對造成,是也不是。最後賈寶玉和林黛玉分開源於皇權插手,林黛玉爲了賈寶玉,不得已和賈探春一同遠嫁異國,不久死去。黛死釵嫁,賈寶玉以續絃之禮娶了薛寶釵。

儘管《紅樓夢》缺失了八十回後故事,通行本後四十回爲他人所續,但曹雪芹仍舊在八十回前講明白了賈家滅亡和寶黛悲劇這兩件事。

君箋雅侃紅樓曾多次多線索解讀以上兩點。本文簡單個舉兩個例子,再聊聊《紅樓夢》這一句話的主旨。

首先,關於削藩奪爵。

賈元春的判詞:只見畫着一張弓,弓上掛着香櫞。也有一首歌詞雲: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弓”,諧音“宮”,對應賈元春貴妃身份。

“弓”,預示軍事,呼應“虎兕相逢大夢歸”,是說賈元春死於兩股勢力軍事鬥爭。

脂硯齋批語《長生殿》伏賈元春之死。結合判詞證明賈元春像楊貴妃一樣死於類似馬嵬驛之變的軍事衝突。

“弓”,隱喻鳥盡弓藏。賈家有大功勞於朝廷。乃個一朝天子一朝臣,數十年過去賈家已經不是當初寧榮二公,皇帝認爲賈家對其不臣、不恭、不順是個威脅,決定削藩奪爵幹掉賈家。“虎兕相逢大夢歸”是指雙方最後攤牌。

賈家是如何被皇帝不容呢?答案就在焦大身上。曾經功高蓋世的焦大,年老無德惹人厭,就是尸位素餐的賈家縮影。

(第七回)那焦大那裏把賈蓉放在眼裏,反大叫起來,趕着賈蓉叫:“蓉哥兒,你別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兒。別說你這樣兒的,就是你爹,你爺爺,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個人,你們就做官兒,享榮華,受富貴?你祖宗九死一生掙下這家業,到如今了,不報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來了。不和我說別的還可,若再說別的,咱們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

如果賈蓉代表新皇帝,焦大代表賈家。雙方真正矛盾一目瞭然。焦大威脅賈蓉“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看似說錯了,實則是曹雪芹一語雙關,既是反話,也是“(謀)反話”。後文王熙鳳叫囂,“就是告我們謀反也不怕”,賈家真反了,皇帝也就等着賈家“反”,纔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削藩奪爵”,一如康熙皇帝針對吳三桂,就怕他不反!

其次,關於寶黛姻緣。

八十回結束前,寶黛姻緣陷入僵局。王夫人堅決反對,賈母無計可施。似乎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就毀在王夫人之手。這個說法“是也不是”。

“是”在於王夫人反對影響了賈元春,賈元春纔是將賈寶玉和林黛玉最終拆散的主要力量。她借重的是皇權的力量。曹雪芹借“玉帶”隱喻強權,林黛玉判詞“玉帶林中掛”就是這麼來的。

“不是”在於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姻緣,儘管王夫人反對,但八十回後二人有過短暫訂婚。關於這點,原文有兩個線索。

一,香菱與馮淵有三日婚約,香菱隱喻林黛玉,馮淵隱喻賈寶玉,馮淵者“逢冤也”。再結合香菱被呆霸王薛蟠搶走,賈雨村設計讓石呆.子逢冤失去扇子故事,證明寶黛定親後,賈寶玉突然遭人陷害,林黛玉爲了賈寶玉,被迫接受賈元春或者皇帝下旨,效仿瀟湘妃子娥皇女英,與賈探春二女同嫁異國。這段清潔與芙蓉花籤“莫怨東風當自嗟”的昭君出塞故事契合,與《姽嫿詞》故事也對應。

二,第五十七回梨香院三官假鳳虛凰故事,是黛死釵嫁伏筆。影射賈寶玉在林黛玉死後,以續絃之禮迎娶薛寶釵。“續絃”的前提,一定是林黛玉和賈寶玉已有婚約。

基於以上線索,八十回后王夫人反對無效,賈政和賈母做主給賈寶玉和林黛玉訂了婚。不想賈寶玉此時遭遇“石呆·子”逢冤故事,丟了自己的“寶貝扇子”。

石呆·子當然就是隱喻賈寶玉,而他失去的扇子種類,又恰好是“湘妃、麋鹿、玉竹、棕竹”。

湘妃是瀟湘妃子,代指二女同嫁。

麋鹿是蕉下客,典出蕉葉覆鹿,代指賈探春。

玉竹、棕竹影射林黛玉。

“石呆·子故事”,清楚告知賈寶玉失去林黛玉,是因爲他被人(賈雨村)陷害,致使黛玉和探春二女遠嫁異國行和親之事。

賈元春省親時修改“蓼汀花漵”和“紅香綠玉”,預示寶黛姻緣被她拆散。賈元春代表皇權,又呼應林黛玉判詞“四株枯木,木上一圍玉帶”的隱喻。玉帶代表的就是皇權。呆霸王薛蟠的“霸王和蟠”都屬帝王之譬喻。昭示皇帝第一步借賈寶玉生事,對照忠順王府上門刁難討要蔣玉菡(將玉含),拆散寶黛。第二步就是“鳥盡弓藏”抄了賈家削藩奪爵。

所以,一句話概括《紅樓夢》並不難:皇帝要削藩奪爵,致使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悲劇!

文|君箋雅侃紅樓

歡迎點擊關注,點贊收藏,文章每日持續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