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沙機槍的段子咱們太熟悉了,先不談這240發/分的射速配不配的上機槍這個稱號。就它這三個彈匣後就容易機框過熱導致卡在機匣上的問題,射擊時容易抽臉的復進簧管,開放式易進泥巴的彈匣都讓紹沙榮獲了史上最爛機槍且沒有之一的雅號。

但咱們話得說回來,紹沙的法語名叫Fusil-mitrailleur,意爲機-步槍,這個詞義後來被法國人用於全部的輕機槍。當就當時來說,輕機槍的概念尚未形成,因此紹沙就當時語境來說是一杆自動步槍,而且它也確實是從步槍發展而來的,這篇狗子就和大家聊聊紹沙的前身,C6半自動步槍。

我們這個故事又能從勒貝爾1886開始說

1886年法國裝備了這款無煙火藥步槍之後一度很飄,但技術這東西到了一定階段就會迸發,所以無煙火藥的技術優勢在短短兩三年後就被隔壁的德國、英國之類的趕上。而且此時還出現了個問題,當時勒貝爾1886爲了趕工開發的還是基於11mm格拉斯改的大錐度8mm勒貝爾彈,用的也是不易裝填的管式彈倉。這會兒法國人是看着德棍的彈夾和英國佬的可拆卸彈匣垂頭頓足。

到1890年代,法國人是意識到自己需要做改變了,畢竟1871年被德國錘的很慘,所以在武器裝備上必須要比德國領先一代。1890年代,法國的克萊爾·艾迪安兄弟推出了導氣原理的霰彈槍、手槍和步槍

(克萊爾兄弟的導氣式步槍)

法軍覺得如果想要吊打德棍,那麼就需要用自動裝填原理來獲得火力優勢,而管式彈倉以及8mm勒貝爾彈這兩不靠譜的東西必須得換掉。因此他們從1894年到1913年間就開始對半自動步槍進行研發。其中項目分成三

由炮兵技術部負責帶頭的A項目,代表作是穆涅兒A6

由國家射擊學校帶頭的B項目,代表作是B1自動步槍

由凡爾賽技術委員會帶頭的C項目,代表作就是今天要談的C6。當時法國人還爲這些半自動步槍開發了諸如6x58mm,7x59mm,6.5x60mm等各種無凸緣且錐度很小的新式步槍彈,前後大概總共開發了7種,適用於上述ABC半自動步槍系列的直排彈倉。

其實光這麼看,咱們能發現法國人的研發水平還是在線的,即便是咱們看二戰前夕,法國的各種武器也算不上差,但總是在定型和批量生產時會出各種幺蛾子。

C6步槍使用的7x59mm彈,初速據說超過1040米/秒,很逆天。但我尋思那麼高的初速、那麼高的膛壓,就當時的工藝,膛線估摸打不了太多發就要廢。它採用6發漏夾裝填,空漏夾會從底部掉出,我還是納悶它爲啥不用毛瑟式的橋夾,法蘭西最後的倔強麼?

(漏夾最大的問題是彈夾需要在彈倉內,打完之後得有個地方排泄...而這個排出彈夾的口也成了泥沙容易進去的口)

C6是一把槍管長行程後坐式的武器,原理方面我在我公號講解紹沙原理的視頻中聊過。簡單來說就是開槍時,槍管和槍機一同後坐,運動到機匣底部時槍管與槍機解鎖,槍管此時先復進,完成拋殼動作,當槍管復位後,槍機復進,並推下一發子彈入膛。

從這個動圖咱們可以看到槍機在後拉的時候是帶着槍管的,當槍機拉到底,槍管開始復進。

槍管長後坐的好處在於開鎖時膛壓已經基本降到了0,因此抽殼很順暢,也很安全,不會出現過早開膛導致的炸殼糊臉事件。但問題在於結構很複雜,而且精度很渣。

閉鎖採用的是雙凸榫轉栓式,和當時一票栓動步槍的機頭類似,咱們可以在這個機頭上看到那兩個可愛的小耳朵。

我們還能看到它的槍機防塵蓋和拉機柄槽防塵蓋,很巧妙,很有用。當時法軍在測試這把武器時還是比較滿意的,但他們還在糾結到底該不該用槍管後坐式的步槍,畢竟當時各國對步槍精度特別看重,所以大家或許會接受一款導氣式步槍,但很難接受一款槍管長後坐步槍。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價格。在1911年這把槍剛出的時候成本高達120金法郎,折換成美元是580,這價格就擱現代都覺得不便宜(美軍現在採購M16也就500多美元)。換成1911年的美元折到現在得要15800美元。10多萬人民幣一把半自動,擱誰家喫得消?何況法國人原本還是打算用半自動替換掉所有栓動的,這家裏有礦也買不起啊。

所以,這槍從1911到1913年間一直和法軍在扯皮,等到1914年德國人大炮一響,這事兒也就擱置了。喫瓜法軍老老實實的拿着勒貝爾和貝蒂埃大栓蹲進了塹壕裏。但話說回來,槍管長後坐雖然不適合步槍,但機槍無所謂啊,所以脫胎於C6的紹沙機槍走進了一戰。

不過關於紹沙的段子我之後在開篇細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