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以此爲窗,與您共賞天下珠寶。見文好,我們是《珠寶玉之窗》!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一個有很多精美玉器的時代,現在博物館裏有很多美麗的玉器都是清朝的,其中有一大類玉器非常的精美和薄,它們其實最早來自國外,是實實在在的“舶來品”,它們的名字叫痕都斯坦玉,簡稱“痕玉”。

痕都斯坦是指建立於1526到1858年的莫臥兒帝國,其疆域包括今日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東部,也有“溫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譯名。後來乾隆皇帝按照藏語及回語發音,親自考證,確定譯作“痕都斯坦”。

該地區治玉業在17世紀中葉達到高峯,並延續到18世紀,作品傳入我國,深受清代宮廷的喜愛。當年乾隆皇帝甚是喜歡痕玉玉器,在宮內設置有專門的痕玉作坊,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很多精美的痕都斯坦玉器。

不過痕都斯坦玉材多爲南疆的和闐玉,以及葉爾羌角閃石玉。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玉材跟我們熟知的翡翠不太一樣,它們的玉質細密,質地溫澤,透光時可以看到裏面有棉狀或點狀包裹體。並且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純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選用青玉、白玉或碧玉,這與咱們傳統玉器的愛留皮留色巧雕也形成了很大反差。

除了喜歡使用純色的玉料,痕玉還有一個特點,喜歡在器壁上鑲嵌金銀絲,各色寶石或者琉璃,而且玉器上的花紋大多是植物花葉。就像上圖這枚弓箭手指環上便是用紅白藍的寶石鑲嵌了花葉,如果不說它是一枚弓箭手指環,我猜很多朋友會以爲是一枚娘娘們戴的首飾。不由得想到,能戴着這樣的指環上戰場的大概也就是皇帝或者王爺了吧。

根據資料介紹,乾隆對於痕玉非常的喜歡,很多物件都是痕都斯坦玉器或者可以看到痕都斯坦玉器的痕跡。比如他御用的刀劍中有相當數量的玉質手柄便都是來自痕都斯坦的貢品。除了皇帝用的物件有痕玉,娘娘們用的很多美麗器物也有痕玉的身影,比如我們看到的很多葉形玉盒就有很多是痕都斯坦玉器。

據說這種葉形盒還是因“檳郎文化”而製作的,其中分隔盒造型的用於盛放檳郎和其它香料,未分隔的葉形盒則盛放包裹好的檳郎或檳郎葉。真沒想到這些看起來文雅又美麗的玉盒原來是裝檳榔的,更沒想到原來以前娘娘們還嚼檳榔。朋友開玩笑說,想象着娘娘們戴着長長的指甲套從這些晶瑩剔透的玉盒裏拿出一枚檳榔放在嘴裏優雅地咀嚼,那畫面還真的非常立體。

追求玉器薄胎和透明的工藝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一大特色,這種薄胎雕刻工藝難度大,技術性強,因爲薄胎的坯體薄、強度低,製作過程中極易破裂。在古代,玉瓶類器物"掏膛"的手段是一門絕技,玉雕匠人需隨着器物的形狀,將實心的玉料掏空,據說器物壁身的厚度最薄的只有一兩毫米,不說薄如蟬翼,看着也型如雞蛋殼版般稀薄,彷彿輕輕一碰就會碎了一樣。

我想大概就是因爲它薄得輕盈美麗乾隆帝才如此喜歡痕都斯坦玉器吧,所以纔不吝嗇地讚美它:“西昆率產玉,良將出痕都,薄過刻片楮,輕喻舉毛鴻。”,“玉既瑩淨,器薄如紙,良材巧琢,非中土玉工所能彷彿也。”

那朋友們欣賞了這些薄如蟬翼的痕都斯坦玉器,有沒有被它們輕盈剔透的美所吸引,有沒有想到原來這些精美的玉器是來自國外,原來不止我們的前輩喜歡玉器,國外也曾有過如此愛好玉器的歷史文化。如果咱現在的師傅也能做出這麼美麗的玉器,朋友們會像當年的乾隆帝一樣把它們藏起來嗎?

(作者|空辰下的兔子,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