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諸暨的張女士今年31歲,研究生畢業,戀愛長跑六年後結婚,目前夫妻倆在江蘇奮鬥。

當初兩人結婚並沒有辦婚禮,張女士表示,相比婚禮彩禮鑽戒這些俗套的形式,換成旅遊基金會讓她更開心。

最後什麼都沒要什麼都沒辦,兩個人出去蜜月旅行了一個月。“很多人都說我以後一定會覺得有遺憾,至少我現在仍然不覺得盛大的婚禮,在衆人的見證下結爲夫妻,互換婚戒,是一件讓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事。”

每逢節假日,張女士和丈夫就會回到諸暨,兩人各回各自的家。每年過年去誰家也都是有商有量,不管兩人到了哪兒,都是和和氣氣。

“公婆對我其實特別好,因爲兩邊都是獨生子女,對於我們的決定也是理解並支持的。”張女士提到,以後如果有了孩子,就會考慮把兩家老人接到一起過年。

在牌頭上班的陳先生結完婚就把自己的母親接來一起住。兩代人生活在一起,難免會有點摩擦,所幸妻子和母親都是很善良的人。時間久了,夫妻倆越發覺得家裏有老人如有一寶,家務衛生有人幫忙收拾,晚上回家就能喫上熱騰騰的飯菜,除了上班,夫妻倆完全不需要操心家裏的事情,妻子不止一次當面誇讚母親。

一到週末,陳先生就會帶着妻子回丈母孃家小住,“這樣兩邊的老人都能照顧到,我們也很放心。”

丈母孃家距離自己家半小時車程,到了節假日兩家人常常一起聚餐。兩家老人都很滿足眼前的生活,覺得熱鬧,“其實就是小家變大家。”陳先生說。

在楓橋上班的張女士並不支持孩子跟隨母性,張女士提到,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雙胞胎兄弟,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各自偏寵一個,對兩個孩子並不公平。至於在旁人眼裏的奇怪,那都是小事了。“所以,不要抱着自家能一碗水端平的僥倖心理,爲了一個姓氏,何必呢?”

家住三角廣場的藍女士有一個可愛的兒子,目前二胎懷孕5個月,藍女士跟丈夫商量二胎隨自己姓,這一決定也得到了公婆的支持。

藍女士表示,自己也是隨母親姓,家裏還有個弟弟隨父親姓,爺爺奶奶還有親戚朋友並不覺得怪,家裏也沒有重男輕女這一說法,遇到的人都誇她的姓氏好聽。當初父母商量的時候還怕奶奶會介意,藍女士說:“奶奶的原話是爲什麼不可以隨媽媽姓?姓誰名誰你們小兩口喜歡就是了,以後孩子要是不喜歡他要改那也是小孩子的問題了。”

所以,藍女士覺得,這個問題的根本其實是家庭觀念和社會認知問題。

在城東開店的酈先生表示,在互相平等尊重的情況下,孩子跟誰的姓氏都可以。即便是伴侶不想要小孩選擇丁克,也能接受。酈先生曾多次和家人討論這些方面的話題,也很多次向父母表達了不想要孩子的想法並做出相應解釋。

在他看來,婚姻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必須,在沒有找到真正心儀的對象前,他將繼續保持單身並且已經做好了長期單身終老的準備。時代在進步,年輕人早已不必像長輩們那樣,循規蹈矩的過完一生。若是每個人都無法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那社會的發展還有什麼意義呢?

信息來源:越牛新聞客戶端,紹興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