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賽季是CBA聯賽職業化以來的第25個年頭,在通往職業化的過程中,從最初的舉國體制,到後來外援與合同制的引進,再到球員流動的逐步展開一直到2015年後開啓選秀模式。可以說,CBA聯賽一步一個腳印,正在朝着推動中國籃球發展的方向努力着。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籃球人結合國外先進的籃球制度和理念,結合本土籃球特點,不斷摸索改革。這其中,NBA聯賽的模式對於CBA聯賽的改革可謂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CBA在未來的發展方向應當全盤效仿NBA嗎?我們應當如何在吸納NBA聯賽亮點的同時結合中國籃球的特點與時俱進的發展呢?

如果我們回顧CBA過去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這其中經歷的大體模式大約可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偏保守的舉國體制類型,代表人物爲信蘭成。信蘭成執掌籃協期間,CBA聯賽的場次和賽季跨度較爲有限,各隊提拔年輕隊員的方式主要以青年隊爲主,也有一些球隊隸屬於地方體育局,這也就註定了球隊與球隊間球員的流動較少,畢竟沒有哪個體育局願意把自己培養的球員拱手讓給他人。而聯賽跨度較短的目的在於爲國家隊備戰國際比賽騰出時間。這種聯賽運作的好處在於集中優勢資源給與提拔的個別優秀球員,讓國家隊最終定格的12人能夠有更長時間的磨合。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隊曾在1994年和1996年分別取得過世錦賽前八和奧運會前八的佳績。但這種聯賽模式的弊端也較爲明顯,球員流通過少導致聯賽競爭力有限,優秀球員容易向當時體制下具備更大選材面的球隊集中(例如八一),導致聯賽容易形成一支球隊的獨霸模式。長此以往,會導致選材面越來越窄,聯賽推廣不利,除了被選拔出的十幾名球員外,其他球員一年下來真正打比賽的時間也較短,比賽場次過少就意味着難以長期維持一個高效狀態。

於是,CBA聯賽開始了嘗試性的改革,從制定外援引進的制度,到合同制的很快成型,這些其實都是聯賽市場化推廣的開端,但由於多年來的僵化體制,加上很多俱樂部與體育局的關係可謂剪不斷理還亂,很多球員的檔案還隸屬於地方體育局或某單位,換句話說,就像簽訂了一份賣身契一樣,在這種背景下,CBA很難形成真正的聯賽市場化。甚至直到今天,我們的市場化程度也還未成型。這其中的具體現象包括一些俱樂部的實際運作權其實還在地方體育局手上,導致聯賽與過去的模式並沒有本質改變,聯賽中絕大部分球隊都處於虧損狀態,但已經開始出現了脫離體育局之外的自由球員,例如韓德君,李根等。但完善的轉會規則和市場運作模式還沒有形成,這也就導致了球員的轉會出現過很多不職業的情況,例如由於球員的工資不對外公開,這就意味着球員的身價處於不透明的狀態,某球隊如果看中了一名球員,他們無法依照聯賽體質下的規則對其進行公開報價或匹配合同。用之前一些俱樂部總經理的說法,如果看中了其他球隊的球員,要先和對方的所隸屬的體育局高層打招呼,對方同意調出球員的檔案後,才能真正意義上形成轉會。爲此也曾出現過許多讓人唏噓的事件,例如當年巴特爾爲加盟新疆以去歐洲打球和療傷爲理由,缺席了一年的時間。類似的例子還包括”回家考公務員”的買爾丹和”出國留學”的吳冠希。相比之下,NBA更加透明的制度讓各球隊對於心儀的球員的情況有着更清晰的瞭解,如果該名球員有合約在身,俱樂部可以尋求通過交易的方式獲得該名球員,如果該球員合同到期處於自由身,那麼也可以直接報價,其運作權力完全掌握在俱樂部手中。CBA聯賽在運營上對NBA的效仿是有必要的。

姚明上任之後,CBA逐漸完善推動了選秀和工資帽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轉會市場,以剛剛過去的一個休賽期爲例,新疆男籃由於周琦的大合同導致無力續約可蘭白克,西熱力江等老將,兩人分別轉投同曦和上海。但這也給了齊麟等年輕隊員更多的機會,本賽季齊麟連續30+的表現也讓人們眼前一亮。而選秀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適當縮小弱隊與強隊之間的差距,也是排名靠後球隊補充陣容的主要渠道之一。今年可以說是自2015年開展選秀以來里程碑式的一年。朱瑋松,張寧,區俊炫,祝銘震等選秀球員的高光表現證明了選秀的價值,也在一定意義上把聯賽更廣的推廣到了校園層面,對於日後長期的發展規劃有着良性意義。這也是本賽季的CBA聯賽相對讓冠軍爭奪更有懸念的原因之一。這方面我們以NBA爲效仿對象可以說也是利大於弊的。

那麼,除了聯賽運作,選秀規劃以及更科學的訓練方法等我們需要效仿NBA的地方外,有沒有哪些東西是我們不宜全盤向NBA看齊的呢?當然也有,以NBA聯賽近兩個賽季奉行的聯賽文化來看,NBA爲了收視率的提高,推行了No hand check,垂直起跳防守(不允許防守者在起跳後向不同方向防守),走步違例規則修改,以及一系列弱化防守和對抗,強調突破和進攻的規則更改。此舉也大大降低了內線球員的作用,突出了鋒線球員對比賽的影響。於是我們看到了很多球員在防守時雙手背後的尷尬情況。如果說防守3秒姑且還能被認同,那麼後來的部分規則修改則有可能讓NBA出現物極必反的效果。對於中國籃球而言,我們更需要的是在國際賽場取得更好的成績,對比NBA如今極度弱化防守和對抗的聯賽文化,國際籃球FIBA規則則鼓勵防守和對抗,而且沒有防守3秒一說,這意味着聯防的效果將大大增加。可想而知,如果我們效仿NBA目前的聯賽文化,也同樣修改規則限制防守和對抗的話,到了國際賽場上,本土球員本就對抗不足的問題會被更加無限的放大,去年世界盃,我們在與委內瑞拉的比賽裏,頻繁被比自己矮半頭的對手搶在身前卡位的情況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而聯賽中,很多教練員也都會在有對抗的情況下不斷向裁判施壓,但不得不說,以目前中國男籃在國際賽場上表現出的對抗能力和防守強度,聯賽還是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向FIBA籃球規則靠攏,可以效仿一下歐洲籃球聯賽的吹罰尺度。因此,現在盲目將NBA聯賽的防守動作照搬到CBA聯賽進行研判效仿對於我們自身的發展不見得是件好事,畢竟,我們沒有美國籃球那樣取之不絕用之不盡的職業球員基礎。

都說聯賽的發展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籃球整體水平,作爲還在發展的CBA聯賽,我們既要學習NBA聯賽的運作模式,也要是清楚結合自身弱點,適應國際籃球規則這一點。對於一個發展25年的聯賽而言,需要總結和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多。(博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