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大三院的病房裏,14個月大的蘇婉童和媽媽正在喫餃子,這是母子倆跨年的方式。小婉童從出生3個月開始住院,已經在醫院住了11個月了。圖爲王小梅在哄孫女蘇婉童。

2019年9月,天使般的蘇婉童來到這個世界。父親蘇增志、母親何贇沛都是先天性聾啞人。兩個人儘管無法用語言和別人溝通,但初爲人父人母的他們,臉上有了燦爛的笑容。

奶奶王小梅年紀大了腿腳不便,走路一瘸一拐,可孫女的降臨使她忘記了全身的不適,讓她覺得生活有了奔頭。70多歲的爺爺蘇桂先幹活更有勁了。可就在全家沉浸在小婉童降生後的喜悅中時,一場巨大的災難降臨在了這個原本不幸的家庭。圖爲病房裏王小梅和兒子兒媳、孫女。

小婉童3個月的時候,細心的王小梅發現孩子格外柔軟,就像沒骨頭一樣。

於是奶奶拖着一瘸一拐的腿抱着童童到醫院檢查。先後在平頂山市第四人民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就診,但都沒有檢查出結果。

最後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醫生把資料提交至北京代謝研究所,經專家會診後,小婉童被確診爲代謝病。圖爲小婉童在接受康復治療。

當小婉童的病情被確診後,小婉童的父母急得直掉眼淚。奶奶王小梅一下子坐在了地上痛哭起來,她哭着說:“老天不公呀,你讓兒子兒媳聾啞,怎麼又來折磨這麼小的孩子,你可讓我咋活呀。”

爺爺蘇桂先對全家說:“家裏的生活不能只靠政府的低保補貼維持,我要出去打工想辦法掙點錢,再窮也不能不管孩子,我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給童童治病。”從做出決定的那一刻起,全家人就爲了小童童的病情忙碌了起來。圖爲奶奶懷裏的小婉童。

蘇婉童住院後,由於年齡小、不會說話,照顧十分困難,奶奶行動不便依然守護着孫女,這就是老俗語說的“隔輩親”。

別說兒子、兒媳是殘疾人,就是正常人,做奶奶的也把孫女視爲掌上明珠。平時她對蘇婉童細心照料,按摩、飲水,餵奶。每天打完針後,只要蘇婉童發出一聲哭叫,她就覺得是孫女餓了,趕緊衝奶粉,待孫女喫飽後,發出“哈哈哈”的歡笑聲時,她臉上才綻放出笑容。圖爲王小梅和孫女。

小婉童70多歲的爺爺蘇桂先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護林的工作,雖然每月只有兩千多元的工資,但是蘇桂先一分錢都捨不得花,留着給孫女治病。節假日期間,別人都回家與親人團聚,蘇桂先都選擇留守在河堤上值班。付出總有回報,單位領導在瞭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後,每個月給蘇桂先增加200元的工資,並積極幫助和鼓勵蘇桂先爲孫女治病。圖爲小婉童的爺爺在林子裏幹活。

在鄭大三附院就診期間,醫生看到一個腿腳不便的老太太抱着這麼小的嬰兒看病非常同情。主治醫生高醫生在瞭解到她們家的實際情況後,給了很大的幫助和照顧。

本來按照蘇婉童的病情還要去北京就診,醫生考慮孩子的爸媽都是聾啞人,存在溝通障礙,奶奶又是下肢殘疾行動很不方便,並且他們家庭經濟困難,高醫生經過多方面協調,邀請北京的專家來鄭州給小婉童診治。奶奶王小梅感激得直掉眼淚,她感覺到,自己無論走到哪裏,總有好心人在幫她。圖爲小婉童的媽媽帶着孩子接受治療。

面對前來會診的高醫生和北京專家,王小梅更是熱淚盈眶,她激動地拉着專家的手說:“你真是俺的救命恩人,千里迢迢來給俺孫女治病救命,俺祖孫三代也忘不了您。”王小梅彷彿從高醫生的眼光裏看出了孫女新生的希望。圖爲王小梅爲孫女的治療費發愁。

會診過後,高醫生慎重地告訴王小梅,孩子的病還不樂觀,先要做到最少堅持3個月的全方位治療,還要配置相應的先進醫療器械加以鞏固,等病情徹底得到緩解後才能出院,還要定期複查,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絡。

他說,最後的治療時期非常關鍵,否則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高醫生還囑咐王小梅要準備好30餘萬元的治療費。圖爲王小梅帶着孫女去醫院。

得知還要30多萬元治療費,王小梅頓時傻眼了。家裏兒子兒媳都是聾啞殘疾人,自己腿腳不便,就靠孩子爺爺那一點微薄的工資,如何救孩子?目前小婉童住院已經近11個月,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孩子的病情有了明顯的改變,現在小婉童雖然脫離了危險期,這11個月已經花去40多萬元,早已經讓這個本就困難的家庭負債累累。圖爲小婉童的樣子很可愛。

說起孩子,王小梅總是抹淚,接下來她不知道怎麼辦。讓我們都向這個特殊的家庭獻上一份愛心,你的每一分錢都會給小頑童增加一份希望,讓我們攜手,讓小婉童回家過年。圖爲王小梅帶着孫女候診。(趙子鳴)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