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文讀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啓動在即,對企業影響幾何?

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終於要來了!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透露,2021年將啓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利用市場機制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強度。

“我們選擇一些典型行業,電力行業有2000多家企業,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相關的碳排放配額下達到這樣一些企業。我們會加快支撐系統的建設,註冊登記系統在武漢,交易系統在上海,儘快在線上開展第一單碳排放權交易。”黃潤秋表示。

碳排放權交易是什麼?

碳排放權交易,顧名思義,就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成商品一樣來買賣。交易前,政府首先確定當地減排總量,然後再將排放權以配額的方式發放給企業等市場主體。如此一來,雖然是有買有賣,但排放總量仍被控制在降低後的指標範圍之內。

在此規則下,市場中的企業面臨三個選擇:一是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從而減少企業自身碳排放,如果實際碳排放低於碳配額,就把差量部分的碳排放權在市場中出售;二是碳排放超過碳配額,以市場價格從其他企業購買碳排放權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三是不投入研發也不購買碳排放權,如果碳排放超過碳配額則接受罰款,罰款額由政府設定並且遠高於投入研發或購買碳排放權的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1年設立碳配額交易試點區域,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廣東、天津、湖北7個省市成爲試點區域。

在試點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7年12月發佈了首個以發電行業爲切入點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實施方案。選擇從電力部門入手的主要原因是該部門產品單一,管理相對規範,排放數據容易獲取,且排放量大。首批試點包括1700多家電力公司,這些公司每年的總排放量超過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總體來看,目前碳配額成交量和成交額呈上升趨勢,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從累計成交量來看,湖北及廣東是活躍度最高的的兩個地區,累計成交量總佔比超過60%。

電力企業率先納入

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以下稱《分配方案》)。根據篩選結果,2019-2020 年全國碳市場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共計2225 家,較此前徵求意見稿中的2267 家減少了42家。

黃潤秋已表示,將盡快在線上開展第一單的碳排放權交易。而據上海證券報記者從業內瞭解,實際交易最快可能在今年一季度末實現。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表示,電力行業參與碳市場(初期爲發電行業)具有多方面影響:一是促進發電行業、發電企業重視碳減排,碳將作爲一種有價資源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影響;二是提升了行業、企業碳排放管理的能力建設,如,建章立制、成立碳資產公司、開展碳盤查、編制覈算報告等;三是在發電行業節能降耗空間越來越小的情況下,提供了一種低成本減碳的市場手段;四是促進電力行業向清潔低碳轉型,進一步促進低碳或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事業部副經理李鵬表示,碳市場將對煤電企業產生一定影響。“短期看,煤電機組尤其是小機組將面臨較大壓力,因此碳市場會加速效率低、落後小機組的淘汰和關停。中長期看,隨着配額分配方式轉變,即免費分配的比例逐漸降低,拍賣比例逐漸提高直到完全採用拍賣的方式,煤電機組整體成本會有較大程度增加。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此前透露,“十四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快碳市場的建設,把其他重點行業加快納入進來,包括鋼鐵、水泥、化工、電解鋁、造紙等行業前期已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工作,下一步要考慮加快納入。

可再生能源受益碳交易

爲了推進碳市場的建設,生態環境部去年底發佈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兩份徵求意見稿。

這意味着,CCER(全稱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中國核證減排量)抵消機制成爲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光伏和風電等減排項目可以將其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在全國碳市場出售,獲取經濟收益。

王志軒認爲,可再生能源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我國碳市場逐步引入抵消機制後,允許控排企業使用CCER完成履約,以及隨着碳市場的發展,通過創造並擴大減排量市場,“幾乎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將成爲綠色投融資的重要領域,將會有力支持能源電力的低碳轉型。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的CCER累計簽發量爲4980萬噸,可滿足各試點碳市場抵消要求的CCER僅約1500萬噸。而各試點地區的年度碳排放配額量遠超這個數,例如湖北、廣東等每年配額都超過2億噸。據計算,按照目前各地CCER交易標準計算,風電、光伏項目可通過交易CCER帶來每度電1.3分-7.4分錢的收益。

碳價也存在很大的上漲空間。《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平均碳價將從2020年的人民幣49元/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到93元,到本世紀中葉將超過167元。有專家表示,爲了遏制企業的碳排放量從而實現中國2060年碳中和這一目標,中國未來的碳價或將會比《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的結果更高。

編輯:陳其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