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制漢服的時候,大家會想到什麼?是端莊華麗的織金馬面裙,還是小家碧玉的明制襖裙?亦或是飄逸大氣的明制披風?

其實,在明朝服飾的形制當中,還有一種非常美麗且大氣的形制,那就是比甲。雖說比甲不是起源於明代,但是明代比甲的知名度,卻是在整個朝代中最高的。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明代比甲的魅力吧!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什麼是比甲。其實,比甲可以說是從宋朝流行至清朝年間的漢服款式,它屬於罩衫、罩袍系列,是外穿衣物的一種,能給穿着者帶來風流靈巧、添彩顯瘦的效果。

比甲隸屬於馬甲類,從外觀看其顯著特點爲無袖、無領、對襟,比甲兩側開叉及至膝下。與馬甲相比,比甲要長很多,一般長至臀部,更有甚者達到膝蓋位置。

據記載,最長的比甲形制可達到離地不到一尺的程度。馬甲的主要功能是保暖,優點是方便,比甲顯然繼承了這一點且發揚光大,它可以穿在外衣之內,也可以穿在內衣外面。

比甲這種衣服最初在宋朝時期就出現了,有南宋時期出土文物佐證。比甲又名無袖長罩衫,就是古代人的背心。這樣方便騎射且保暖的衣物得到了蒙古的青睞,比甲傳入蒙古,很受男男女女的歡迎。

相傳元朝時期,比甲初爲皇帝所服,所以元代婦女身着比甲的資料很少見,後來才傳到民間,成爲上至皇親國戚、下至普通婦女也能穿着的服飾。我們從影視劇中看到的比甲有很多是男子在穿,其實婦女中更流行一點。

從形象資料來看,元代婦女着比甲的確不太多。直到明代中葉,才形成一種風氣,大多也是青年婦女所穿着。明末清初人所作的《燕寢怡情》圖中,就有這種樣式。

根據目前出土實物及傳世畫像記載,根據比甲領口不同可分爲圓領比甲、方領比甲、直領比甲(現在又被一些漢服商家稱作合領比甲)三大類,顧名思義便是領口形狀分別爲圓弧形、方形及直領口形,比甲形制都是對襟、開叉。

比甲是外穿衣物,和披風、褙子等屬於罩衫的一種,盛行於於明代,流傳至清朝漢族女性之間,根據明清時期女俑及寫實畫像可見,比甲一般與豎領斜襟長衫或豎領衫、交領衫、襖裙背心等搭配,疊穿之下,女子身形顯得窈窕纖細,明代還流行將汗巾系在腰間,顯得整個人風流靈巧、雅麗纖弱。

所以,大家在穿着明制漢服的時候,也是極其適合搭配比甲來一起穿着的。大家可以將比甲疊穿在明制立領長襖或者長衫外面,這樣看上去錯落有致,非常有層次感。

看完這篇關於明代比甲的文章之後,大家對於明代比甲的認識是不是也變得更多了呢?大家喜歡這樣的明代比甲嗎?一起留言討論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