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中國古代書法界的巔峯之作,即便不懂書法的人都會知道這幅驚世之作,它有着“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蘭亭序》是王羲之創作,主要內容是描述和友人在蘭亭組織了一場活動,大家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文人才子酒後詩興大發,大家紛紛即興創作,最後大家決定把大家所創作的37首詩彙編成《蘭亭集》,並讓王羲之創作一篇《蘭亭序》。王羲之酒醒之後,對《蘭亭序》越發喜歡,他發現無論如何再也寫不出超越在蘭亭創作的這篇作品。

《蘭亭序》一共324個字,其章法、結構、筆法都堪稱完美。書法家高度評價,“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爲師法。”由於這幅書法寫得太好了,王羲之越看越喜歡,就把它作爲傳家寶讓子孫後代傳下去。

如今大家看到的《蘭亭序》並不是真跡,而是唐朝時期臨摹的,那麼真跡究竟在哪裏呢?王羲之去世後,《蘭亭序》代代相傳,一直傳到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間。當時《蘭亭序》在王羲之第七世孫王法極的弟子辯才和尚手中。

王法極法號智永,他繼承了王羲之的衣鉢,精勤書法,尤工草書。王法極非常重視《蘭亭序》,他深知這幅書法的重要性,直到去世前他纔將這幅書法交給最看重的弟子,辯才和尚。師父如此看重,加上辯才和尚本身也精於書法,於是他將自己起居的房間房樑上掏出了一個暗龕,專門收藏《蘭亭序》。

唐太宗癡迷書法,對王羲之的書法尤其喜歡,他早就託人尋找《蘭亭序》的下落。當得知辯才和尚收藏了《蘭亭序》後,唐太宗立即派人去把辯才和尚請到皇宮。無論唐太宗如何勸說,辯才和尚就是不願交出。

大臣們前來分憂了,這時房玄齡向唐太宗推薦監察御史蕭翼前去詐取。蕭翼是梁元帝蕭繹的曾孫,爲人狡黠多詐。蕭翼果然有手段,一番探查得知《蘭亭序》所藏位置,他趁着辯才和尚外出,將《蘭亭序》偷走了。

唐太宗獲得《蘭亭序》後如獲至寶,整日把玩,當時很多著名書法家都進行了臨摹。然而,唐太宗駕崩後,《蘭亭序》真跡從此下落不明。有人說,《蘭亭序》被唐太宗帶入陵墓地宮裏。

但是,五代時期溫韜盜掘了除了乾陵外的所有唐朝帝王陵。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新五代史·溫韜傳》中記載了這座奢華帝王陵被盜掘全過程,“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爲正寢,東西廂列石牀,牀上石函中爲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

《蘭亭序》太出名了,歷史學家有一個共識,《蘭亭序》沒有被溫韜盜走,否則他一定會留下記載。如果不在昭陵裏,那麼《蘭亭序》在哪裏呢?

大文豪、考古學家郭沫若堅稱在乾陵地宮裏。上世紀50年代,乾陵地宮入口被意外發現。郭沫若得知後非常激動,“毫無疑問,這裏面一定保存了不少文物,說不定就有武則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蘭亭序》,這一定是石破天驚的大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