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的講,英特爾的業績數學顯得無關緊要。

作者 | 創造一下

編輯 | Momo

英特爾正在進一步喪失自己的市場地位。

按照市值計算,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中,三星爲首,緊接着是臺積電和荷蘭ASML,英特爾已經跌出三甲,以2025億美元市值排在第四位。

英特爾位置的喪失和一系列事件有關:蘋果表示要去英特爾化,英特爾7nm芯片遇到技術問題,而AMD的7nm製程不斷侵蝕市場...

當年一同組建Wintel聯盟的微軟,如今已向2萬億美元市值的大關邁進,英特爾卻不復當年之勇,可憐的8倍PE,足見資本市場對它的不待見。然而,英特爾並非沒有還手之力,它正醞釀着一場“王者歸來”的好戲。

斷臂自救,爲時不晚

硅谷分析師mark scadavik認爲,英特爾衰敗的主要原因在於其一體式的生產模式。

以前,包括AMD、IBM、飛利浦、摩托羅拉等公司,都有自己的芯片晶圓製造廠,廠家們紛紛放棄的原因,主要在於芯片製程的難度在不斷提高。

現代半導體的制裁工藝不斷精進,5nm的工藝精度,相當於把一根頭髮平均劈成一萬份之後的大小,其背後海量的研發費用,讓很多芯片廠商望而生畏。

臺積電在芯片製造上一家獨大,自2018年量產7nm製程之後,5nm工藝也開始大規模量產,其3nm工藝也實現了巨大突破。反觀英特爾,一直以自研自產芯片爲榮,但從2014年發佈了第一代14nm處理器,到之後的10nm芯片,英特爾用了足足5年。

而且英特爾10nm的量產的CPU,卻需要與14nm系列產品排隊搶產能,這導致原本應該進行7nm研發的TMG部門主力,需要分擔很大一部分精力去兼顧14nm產品線的生產和研發,使得英特爾製程的研發一拖再拖,與業界先進工藝的差距越來越大。

英特爾意識到了問題,根據《彭博社》的消息,英特爾正在準備放棄自制芯片的方案,轉而和第三方晶圓廠展開合作,以獲取更大的選擇性和靈活性。

《彭博社》直言,“英特爾此舉將放棄其50年來引以爲傲的競爭優勢,但對於一家急於追趕的大公司來說,卸掉過去的包袱也非常必要。”

從長遠來看,這將極大釋放英特爾的產能,讓也英特爾專注在技術升級上,爲7nm和5nm的研發讓出更多資源。在今年10月,英特爾還將自己的閃存芯片業務以90億美金出售給了韓國的海力士。

英特爾正在剝離舊有的業務,把資源堵在未來的方向上。

新根基不斷穩固,同時加碼AI

大企業調轉航向,往往需要公司賬面收益的支撐,翻開英特爾過去6年的財報會驚奇地發現,這家公司幾年每年的淨利潤都保持了正向的增長曲線。

PC市場不斷萎縮,移動芯片市場被高通和蘋果霸佔,英特爾的增長點來自哪裏?

其實,英特爾在to B端有非常大的佔有率,憑藉X86 CPU的穩定表現,英特爾的芯片佔據了很多企業的服務器,而隨着近年雲服務的發展,也讓英特爾成功切入新的藍海。

根據IDC數據,2019年,全球服務器的銷售額爲873億美元,其中英特爾佔據了約90%的市場份額,英特爾的財報顯示,其數據中心部分的營收,在10年內增長了260%,如今每年能給公司帶來200多億美金的收入。

服務器市場目前依然在以每年10%以上的增速發展,疫情的爆發更成了產業的催化劑,隨着各大公司延遲線下辦公時間,遠程辦公的需求刷爆了服務器的訂單,也幫助英特爾在此方面的業務創下了半年增長40%的奇蹟。

和電腦芯片不同,服務器上芯片更加重視服務和生態,英特爾提供了和服務器相關的各類軟硬件服務,和各大公司有常年的合作積累,同時有龐大的工程師團隊負責生態搭建和維護。

一家企業選擇英特爾芯片搭載的服務器後,也能獲得相應的開發套件和後續保障,對於英特爾提供的完整生態有較深的粘性。

從具體營收上看,英特爾在2019年有720億美元的收入,淨利潤爲218億美元,同比之下,臺積電的收入爲357億美元,淨利潤爲118億;AMD營收爲67億,淨利潤爲3億美元。

也就是說,英特爾雖然市值不高,但財務表現遠遠好於自己的兩大競爭對手,此外,英特爾每年的研發投入,也是兩者的8倍左右。

另外,英特爾在AI領域已佈局多年,從最近幾年的收購案,可以看出英特爾在新賽道的押注,以及重心從傳統芯片向AI芯片的傾斜:購的和AI芯片相關的公司:

2015年,以167億美元買下編程芯片廠商Altera2016年,以4.08億美元,收購深度學習公司Nervana2016年,收購計算機視覺公司Movidius2017年,以153億美金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2018年,收購深度學習技術公司Vertex.ai在自動駕駛等AI應用領域,需要對大量圖像數據進行並行的重複計算,而這恰好落入了GPU最擅長的領域。

英特爾傳統的CPU是通用處理器,運行神經網絡的效率極低。當這位老牌巨人覺醒之時,便切換了買買買的模式,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迅速縮小自己與競爭對手,尤其是英偉達的差距。

英特爾通過併購專用芯片公司,構建了相當的戰略廣度,從雲端、到終端、再到自動駕駛...

英特爾有錢,有服務器市場,有新技術佈局,也在試圖在半導體制程上重新拿回面子。歷史是驚人的相似,1985年,因爲日本半導體的發展和市場的衰落,讓英特爾的存儲器芯片成了虧損產品,英特爾放棄了發展20多年的舊業務,全力實現了向微處理器領域的轉型。

現在,英特爾再次陷入困境,它不是沒有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