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往动辄十余年的疫苗开发历史相比,新冠疫苗的研发可谓进展神速

作者 | 创造一下

编辑 | Momo

在整整持续了一年后,新冠疫情并没有走向尾声。

多个国家的确诊人数依然在攀升,特效药依然没有找到,适于病毒传播的寒冬已经笼罩了北半球。

在一片阴霾中,希望之光已经开始浮现,新冠疫苗开始陆续登陆市场。在全球200多支疫苗中,有13个进入了III期临床的13款候选疫苗中,中国占据了其中5席。

这些疫苗背靠海量资本,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将传统长达几年的研发时间压缩成几个月,这背后会存在什么问题?疫苗终将结束这场战役么?

上周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辉瑞公司的疫苗投入使用。这是辉瑞和德国公司合作的一款新冠疫苗,三期实验数据显示其有效率超过90%。

首批290万剂疫苗通过飞机和警用卡车送到了美国50个州的医院和诊所。同时美国政府宣布,已经向Moderna公司订购了2亿剂疫苗(有效率为94.5%)。

要注意的是,这些疫苗都没有走完全部的流程,官方只是因为疫情的管控压力紧急批准使用。

事实上,目前全球接种疫苗的人已经很多。在全球200多款新冠疫苗的研发中,已经有几十万的志愿者参与其中,还有很多被政府紧急批准使用的案例。

中国在6月批准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紧急使用(试用)方案》,允许暴露风险高,且无法进行有效防护的特定人群使用,这其中主要包括医生、护士、边检人员、军人,还有部分有涉外需求的工作者。根据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给出的数字,浙江省的接种人次达到了74万之多。

疫苗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应用,是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有效性和安全。

比如被紧急批准的辉瑞公司声称,实验表明疫苗没有“明显的后遗症”,但在2万多名受试者中,有4个人患上了面瘫,两名英国国民保健署人员在打完疫苗后发生了严重的过敏症状。辉瑞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这是由于疫苗引起的。

FDA表示,在任何大型临床试验中,都会有一些接种疫苗的人出现与疫苗无关系的健康状况。

另外一些症状则肯定和疫苗有关。计算生物学家参加了Moderna公司的疫苗试验后,手臂注射处肿胀到一个“鹅蛋”大小,伴随肌肉酸痛,以及38.9°C的发烧。12个小时后,这些症状全部消失。

主流的疫苗副作用在于流感症状,部分接种者会出现发热、头痛、浑身无力的情况。某些人的反应会比较激烈,加州大学的一名助理教授Kristen Choi,就在在注射辉瑞疫苗后疑似感染新冠,并引发了40.5度的高烧...严重的症状在一天后消失。

据统计,接种辉瑞公司和Moderna的疫苗后,有2%的接种者会出现39°C至40°C的严重发烧。这个比例虽然不高,但如果按照它们的目标,(2020年内接种3500万人),将有70万人产生严重发烧

公众对于疫苗保持了观望的状态,据《纽约时报》最新的统计,只有58%的美国人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接种疫苗。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疫苗专家Bernice Hausman表示,相比于新冠肺炎0.5%的死亡率而言,疫苗的副作用并不危险,公众要保持对疫苗的开放心态。但政府一定要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为有严重副作用的人提供支持。

有效性是另一个隐忧,目前的疫苗都无法保证能持续多久的有效性,毕竟研发出的时间太短,研发者根本没有时间做长期试验和观察。

另外,新冠疫苗的有效性验证都是测试人体内的抗体数目,测试者都没有直接接触新冠病毒。以往的一些试验中,会让志愿者直接暴露在病毒下,去做最直接的验证。

但针对新冠病毒,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案。直接让人接触病毒,会存在呼吸衰竭、并发症、后遗症、甚至死亡的风险。

2006年,一名志愿者正准备服用一瓶伤寒细菌

此外,疫苗还存在运输的问题。

疫苗没有复杂的供应链和生产流程,获准使用后, 往往在半年内就能达到千万级的产能。

但怎么把这么多疫苗运到需要的人手里是个难题,比如,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对于温度有严苛的控制,辉瑞的疫苗必须在零下70度的环境下储存和运输,在普通冰箱中只能保持5天的活性。

而从全世界的范围看,提供零下70度环境的运输服务非常罕见。

提供超低温保温的专用储存箱

在以往的疫苗分发中,由于冷链的控制,可能会造成5%-50%的疫苗变质。很多疫苗提供更友好的储存运输方式,比如在中国5只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疫苗,都可以进行常规的冷链储存,不需要专门订购储存设备。

在定价方面,海外疫苗的定价区间大约是10-30美元(约70-250元人民币),Moderna给一些国家的报价在每剂32-至37美元之间,阿斯利康则透露自己的产品只需几美元的费用。据《创造一下》了解,一剂国产疫苗的全部费用可能在450元左右。

日本等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会承担疫苗全民注射的全部费用,不过在中国这种人口大国,或很多贫困国家,全民注射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笔相当庞大的开支,普及的时间可能会拉的很长。

虽然全球已经有大批疫苗被紧急使用,但考虑到产能、有效性、安全性、运输、价格,公众接受程度等因素,距离新冠疫苗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时间。乐观估计,疫苗的正式批准可能会发生在明年1-2月左右。

在曙光正式绽放前,全球还需要渡过一段最阴暗的时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