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歷史九點半

最近,一位遠嫁蘇北的江西姑娘,因吐槽蘇北農村落後江西,引發蘇北江西兩地“熱戰”,進而形成兩派觀點。

一派認爲蘇北農村從感官上確實不如江西漂亮,特別是冬季,整體環境比較荒涼,顯得毫無生機;一派則認爲江西農村重面子攀比之風盛行,大都是舉債建房,而且房子重表面輕內飾,在實際生活水平上,江西還是落後蘇北。

圖:江西農村

到底是蘇北好,還是江西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畢竟誰不說自己家鄉好呢?作爲沒有親身體驗比較過的旁觀者,確實很難去評判到底誰更好。不過作爲皖北人,倒是有資格聊一聊包括蘇北在內的淮海地區的發展現狀和歷史原因。

傳統上的淮海地區,包括蘇北、皖北、魯南、豫東四省交界地,近代最著名的淮海戰役就發生在這裏。淮海位於華北平原南端,北接齊魯、南連江淮、東瀕黃海、西臨中原,自古以來就是名人輩出之地。

圖:廣義與狹義的淮海地區

如果說淮海最大的特點是什麼?那一定是“平”,這裏可以說是中國地勢最平坦的一個地方,有着綿延千里的大平原。因爲地平,適合農作物耕種,它又是中國的大糧倉。因爲地平,適合耕種,它又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坐擁大平原大糧倉,人口稠密,礦產資源豐富,交通又方便,按理說它應該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纔對,然而現實卻讓人感慨,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淮海地區都是我國最大的連片貧困帶。境內的蘇北、皖北、魯南、豫東在各自省份,也都是欠發達地區。

圖:麥收季節的皖北平原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這塊四省交界地,既是大平原,又是大糧倉,爲何混成最大貧困帶了?

其實在唐宋以前,作爲溝通南北東西的要衝,淮海地區一直是繁華富庶的代名詞,它的沒落是近1000年來的事,而罪魁禍首當屬水患。

如果說中國哪個地區自古以來遭受的水患最嚴重?淮海地區排第二,沒有哪個地區敢稱第一。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淮海地區算是北方了,降雨量肯定比不上中國南方,那爲何此地水患卻比南方更嚴重呢?

圖:淮海地區衛星圖

這就要說到黃河了。衆所周知,現在的黃河是流入渤海的,但歷史上的黃河可是經歷了數次改道,史稱“奪淮入海”,即從黃河上游來的水改道後搶佔了淮河水道,其中尤以1194年的第四次大改道最爲兇猛,致使整個淮河下游氾濫成災。

黃河長達600多年的“奪淮入海”,使得淮河水系徹底改變。淮河的“淮”最初指的是“清水”,水質非常清澈,它發源於河南桐柏山,經安徽、江蘇最終流入黃海。但自從“奪淮入海”後,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在淮河下游不斷堆積,最終徹底堵住了淮河的入海口,使得原本流向大海的淮河成了一條內河。

圖:千里淮河

大家都知道我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吧,洪澤湖原本其實是個很小的湖泊,自從淮河下游被堵塞後,水流不出去,越聚越多,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洪澤湖。而當年繁華不輸蘇杭的東南大都會泗州,也永遠地被洪水淹沒在洪澤湖底。

可以想象,原本水流通暢的大河,入海口卻被堵了,一旦夏季汛期來臨,會導致什麼結果呢?一定是內澇,整個淮河流域綿延千里的內澇。事實上,史書記載也證明了這一點,中國有氣象記錄的1470至1991的522年中,淮河流域平均每3年發生一次洪澇災害,每7年發生一次特大洪澇災害。

圖:淮河流域洪澇災害

另外,淮河是我國水系中非常特殊的存在,它的上游是丘陵山地,進入安徽境內後,地勢突然變得一馬平川,垂直落差銳減,加之下游江蘇境內又被堵塞,導致幹流水位短時間內急劇抬高。淮河支流又特別多,各大支流汛期本來就溝滿河平了,現在主河道不斷抬高,那麼必然就會倒灌進支流,如此一環套一環,整個淮河流域(淮海地區)兩岸的大平原無一能倖免。

圖:淮河流域水系圖

相信很多淮海地區的人都有感觸,甚至到了本世紀初,每年夏天淮河兩岸基本還是年年洪澇災害,放眼望去,汪洋一片,連家裏都是水,更別說農田了。像我們皖北泗縣這一塊,小時候每年夏天基本上都是在水裏泡大的。

試問這樣的地方,你如何能發展好?辛辛苦苦忙一年,一場洪水全給你淹了,而且還是年年歲歲反反覆覆來淹你,又試問這樣的地方,哪個企業敢來投資。財富是不斷積累的過程,當你始終無法完成財富的原始積累,那可不就一直窮了嘛。

圖:蘇北農村老房子

人就是這樣,窮則思變,窮就會出現各種問題。而爲了生存,民風也就會變得異常彪悍,這也是爲何歷史上淮海地區最盛產皇帝和起義的原因,說到底就是天災加人禍活不下去了唄。

所以說,淮海地區的窮不是因爲人懶,更多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天災影響。其實,新中國成立後,主席馬上就意識到淮海的問題了,根源就在淮河,因此他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經過這70年來的不斷治理,淮河防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雖然還是會出現洪澇災害,但相比歷史上來說,影響已經越來越小了。

圖:新中國百萬民夫治淮河

隨着淮河越來越接近治理成功,坐擁大平原、大糧倉的淮海地區,勢必能恢復宋唐以前的榮光,重新繁榮富庶。事實也是如此,淮海地區正在步步向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