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山東省是一個名人輩出的省份。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魯國。截至2019年2月,山東省有16個地級市,包括56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和55個縣。其中,就蒙陰縣來說,人口超50萬,是山東省臨沂市下轄縣,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泰沂山脈腹地、蒙山之陰,地跨東經117°45′—118°15′,北緯35 °27′—36°02′,南北最大長距65.4公里,東西最大寬距45.8公里,總面積1605平方公里,佔臨沂市總面積的9.3%。在歷史上,秦國名將蒙驁就出自今蒙陰縣一帶,至於蒙武、蒙恬、蒙毅等人,也可以稱之爲蒙陰人。

首先,蒙陰縣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位於泰沂山脈腹地,是純山區,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由西向東逐漸傾斜。山地丘陵佔總面積的94%,坐落着較大山峯520餘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有12座。蒙山綿延百餘里,是山東省第二高山,雲蒙峯海拔1108米,已被列爲國家級森林公園;沂蒙七十二崮,其中三十六崮在蒙陰,專家將其命名爲“岱崮地貌”,成爲中國第五大造型地貌。蒙陰縣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8℃,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21.1℃,年平均無霜期200天,年平均降水量820毫米。就蒙陰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今山東省蒙陰縣一帶成爲齊國的疆域。

蒙驁(?~公元前240年),《戰國策》作蒙傲,戰國末期秦國名將。蒙驁本是齊國人,後來投靠秦國,官至上卿。蒙驁歷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位君主,數次率軍出征,屢立戰功。先後奪取韓國十餘座城池、趙國三十餘座城池、魏國五十餘座城池,使秦國得以設立三川郡和東郡,並讓秦國疆域與齊國相接,對韓國、魏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爲日後秦始皇一統六國打下堅定的基礎。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享年七十多歲。對於蒙驁來說,其子蒙武,其孫蒙恬、蒙毅都是秦國的名將、重臣。因此,非常明顯的是,蒙驁家族和王翦家族一樣,都是秦國著名的武將家族,爲秦朝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漢初期,正式在該地區設立蒙陰縣。對於蒙陰縣這一地名,因在蒙山之陰而得名,隸屬兗州泰山郡。王莽篡位後,曾改稱蒙恩縣。東漢初,該地區屬蓋、牟二城。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臨沂市蒙陰縣一帶成爲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曹魏復置蒙陰縣,屬徐州琅邪郡。西晉末因戰亂廢。南北朝時,北魏於蒙陰地置新泰縣,屬南青州東安郡。東魏時,東安郡之新泰縣改稱蒙陰縣,仍屬東安郡。北齊將蒙陰縣併入東泰山郡之新泰縣。自此經隋、唐五代直至南宋景定三年,共712年,今蒙陰縣一帶都屬新泰縣。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陰地又由新泰縣劃入沂水縣,稱新泰鎮(舊蒙陰縣志叫新寨鎮)。元皇慶二年(1313年),重建蒙陰縣,屬益都路莒州。另據《重建蒙陰縣碑》載,重建蒙陰縣爲元延祐二年。

最後,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蒙陰縣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清雍正八年(1730年),蒙陰縣改屬莒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屬沂州府。到了1913年,蒙陰縣屬濟寧道。1925年,蒙陰縣改屬琅琊道。1928年,蒙陰縣直屬於山東省。1992年1月,臨沂地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莒南、沂水、蒙陰、平邑、費縣、沂南、臨沭10個縣市。1994年12月,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原縣級臨沂市分爲蘭山、河東、羅莊3個區。地級臨沂市轄蘭山、羅莊、河東3區和郯城、蒼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臨沭9縣。如今,蒙陰縣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截至2018年底,蒙陰縣總面積達160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爲55萬人。在山東省的各個縣中,蒙陰縣是一個人口相對較少的縣。那麼,問題來了,對於蒙陰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