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清朝康熙年间,安徽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作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省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其中,就定远县来说,人口超90万,隶属安徽省滁州市,地理坐标约为北纬32°12′一32°42′、东经117°12′一118°5′之间,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之间,皖东腹地,长江三角洲地区西部,与苏、浙、沪地区相连。在历史上,鲁肃这位三国谋士,就出自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一带。

首先,定远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的地势大致是北高南低。在地貌单元上属江淮丘陵的一部分。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波状平原和平原三种。北部和东部为丘陵;大部分地区为波状平原,残丘和缓岗散布其中;小量的成片平原仅分布于县西南一带;池河沿岸有一狭窄的河谷小平原。全县海拔高程小于350米,相对高程大于100米。定远县属北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类型。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日照充足,雨量偏少。由于季风影响,四季雨量分布不均,时有旱、涝灾害。四季的特点是:春季温和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少雨多旱,冬季干燥严寒。就定远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安徽省定远县一带属九江郡所辖的阴陵(治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东城(治今定远县大桥镇三官集)县。西汉时,县境内设阴陵、东城二县和曲阳侯国(治今凤阳县龙头坝),均属九江郡。东汉时期,东城、阴陵、西曲阳三县皆隶属九江郡(治阴陵)。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三国著名谋士。

汉末三国时期,周瑜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滁州市定远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彼时,魏国撤销东城、阴陵二县建制,该地区改属淮南郡西曲阳县。西晋恢复东城、阴陵二县建制,仍属淮南郡。东晋建制与西晋相同。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派定远将军曹世宗攻破西曲阳,收复淮南失地,将西曲阳、阴陵、东城三县并为定远郡,置定远县。县名“定远”,含有安定边界、收复远方失地之意。隋文帝仁寿元年(602年),改广安郡为临濠县(治东城),属濠州。隋炀帝改濠州为钟离郡,仍辖临濠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钟离郡临濠县为濠州定远县。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定远县治迁至定城。

最后,北宋时期,定远县先属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元朝时期,定远初属濠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属临淮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江北行省安丰路濠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远县属凤阳府。永乐元年(1403年)一月,定远县属南京凤阳府。清朝建立后,定远县属江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凤阳府。到了1914年,定远县属淮泗道。1928年,定远县直属于安徽省。1992年12月,撤销滁县地区和地辖县级滁州市,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定远县属之。如今,定远县属安徽省滁州市。截至2018年底,定远县总面积达299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97.5万人。对于定远县,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