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爲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定遠縣來說,人口超90萬,隸屬安徽省滁州市,地理座標約爲北緯32°12′一32°42′、東經117°12′一118°5′之間,位於安徽省東部,地處江淮之間,皖東腹地,長江三角洲地區西部,與蘇、浙、滬地區相連。在歷史上,魯肅這位三國謀士,就出自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一帶。

首先,定遠縣隸屬於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的地勢大致是北高南低。在地貌單元上屬江淮丘陵的一部分。境內地貌類型分爲丘陵、波狀平原和平原三種。北部和東部爲丘陵;大部分地區爲波狀平原,殘丘和緩崗散佈其中;小量的成片平原僅分佈於縣西南一帶;池河沿岸有一狹窄的河谷小平原。全縣海拔高程小於350米,相對高程大於100米。定遠縣屬北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氣候類型。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無霜期長,日照充足,雨量偏少。由於季風影響,四季雨量分佈不均,時有旱、澇災害。四季的特點是:春季溫和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少雨多旱,冬季乾燥嚴寒。就定遠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安徽省定遠縣一帶屬九江郡所轄的陰陵(治今定遠縣靠山鄉古城村)、東城(治今定遠縣大橋鎮三官集)縣。西漢時,縣境內設陰陵、東城二縣和曲陽侯國(治今鳳陽縣龍頭壩),均屬九江郡。東漢時期,東城、陰陵、西曲陽三縣皆隸屬九江郡(治陰陵)。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人),三國著名謀士。

漢末三國時期,周瑜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爲好友,共謀大事。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爲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衆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爲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爲其發哀。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滁州市定遠縣一帶成爲曹魏的疆域。彼時,魏國撤銷東城、陰陵二縣建制,該地區改屬淮南郡西曲陽縣。西晉恢復東城、陰陵二縣建制,仍屬淮南郡。東晉建制與西晉相同。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派定遠將軍曹世宗攻破西曲陽,收復淮南失地,將西曲陽、陰陵、東城三縣併爲定遠郡,置定遠縣。縣名“定遠”,含有安定邊界、收復遠方失地之意。隋文帝仁壽元年(602年),改廣安郡爲臨濠縣(治東城),屬濠州。隋煬帝改濠州爲鍾離郡,仍轄臨濠縣。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鍾離郡臨濠縣爲濠州定遠縣。唐玄宗天寶四年(745年),定遠縣治遷至定城。

最後,北宋時期,定遠縣先屬淮南路,後屬淮南西路濠州。元朝時期,定遠初屬濠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屬臨淮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屬河南江北行省安豐路濠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定遠縣屬鳳陽府。永樂元年(1403年)一月,定遠縣屬南京鳳陽府。清朝建立後,定遠縣屬江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省鳳潁六泗道鳳陽府。到了1914年,定遠縣屬淮泗道。1928年,定遠縣直屬於安徽省。1992年12月,撤銷滁縣地區和地轄縣級滁州市,設立省轄地級滁州市,定遠縣屬之。如今,定遠縣屬安徽省滁州市。截至2018年底,定遠縣總面積達299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爲97.5萬人。對於定遠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