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與河北省相對應,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爲歷史文化大省,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轄17個省轄市,濟源1個省直管市。其中,就滑縣來說,人口接近140萬人,爲河南省直管縣,安陽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北部,經度:114.5193,緯度:35.5754,與安陽、濮陽、鶴壁、新鄉接壤。北距安陽市70公里,南距鄭州市130公里,東北距濮陽市53公里,西南距新鄉市70公里,西北距鶴壁新市區25公里。在歷史上,秦國相邦呂不韋就出生於今河南省滑縣一帶。

首先,滑縣隸屬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位於河南省北部,與濮陽、延津、浚縣、長垣、封丘。滑縣地形以平原爲主。氣候溼潤,雨量較爲充沛,平均氣溫13.7度,平均降水量634.3毫米,日照2365.5小時,無霜期201天,適宜小麥、玉米、金銀花,大豆、花生、棉花、紅薯等農作物生長。滑縣地跨黃河、海河兩大流域,降雨受季風、太行山地形影響,天氣變化劇烈,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於主汛期7、8、9三個月內幾次較大降雨過程,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大暴雨的多發期。

就滑縣的歷史來說,“滑”,蓋因滑臺城而得名。《重修滑縣誌》記載:“周公次八子伯爵封於滑,爲滑伯。”滑伯本姬姓,後裔改爲滑氏。《元和志》雲:“滑氏爲壘,後人增以爲城,臨河有臺,故曰滑臺城。”《水經注》曰:“舊說,滑臺人自修築此城,因以名焉。”

春秋戰國時期,今河南省滑縣一帶成爲衛國的疆域。呂不韋(?—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衛國商人,後爲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對於呂不韋來說,早年經商於陽翟,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爲秦莊襄王后,被拜爲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秦莊襄王在位時,呂不韋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這無疑爲秦滅六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莊襄王去世後,呂不韋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爲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當然,呂不韋執掌大權,自然引起了秦王嬴政的不滿。雖然呂不韋一心爲了秦國,但是,因爲受到了嫪毐之亂的影響,呂不韋最終被秦王嬴政罷免了相邦一職。在此之後,呂不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此外,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秦漢時期,今安陽市滑縣一帶稱白馬縣,隸屬東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滑縣一帶成爲曹魏的疆域。南北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在該地區設滑州。大業二年 (606年) 改爲兗州。三年改東郡。唐武德元年 (618年) 復置滑州。天寶元年(742年) 改爲靈昌郡,乾元元年 (758年) 復爲滑州。轄境相當今河南滑縣、長垣、延津等縣地。北宋熙寧五年 (1072年),滑州廢。元豐四年 (1081年) ,恢復了滑州這一建制,今滑縣一帶屬之。

最後,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廢白馬縣入滑州。洪武七年(1374年)降滑州爲滑縣。清朝雍正三年,滑縣改屬河南衛輝府。到了1914年,滑縣隸屬豫北道。1928年,滑縣直屬於河南省。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滑縣復歸河南省。1983年,成立濮陽市,滑縣歸濮陽市。1986年2月,滑縣改屬安陽市。如今,滑縣爲河南省直管縣,安陽市下轄縣。截至2018年底,滑縣總面積達181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爲139萬人,也即接近140萬人。因此,在河南省的各個縣中,滑縣是一個人口較多的縣。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