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舍先生的《正红旗下》有这样一个人物。他能与老舍的父母,旗人融洽相处,又能与从山东来到北京的王掌柜在感情上不分彼此。他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规矩,有自己的习惯,还有一身让旗人佩服的好身手。他讲究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老舍称他“金四把”叔叔,回族人。这里的“把”,是回民对年纪稍长的人比较亲切且尊敬的称呼。金四把,即金四爷。足见这位金四爷很受老舍尊重。金四爷在老舍笔下看似只是一个回族人,实则不然,老舍的意愿是要以金四爷为代表,表现出生活在老北京的回族人的生存状态。传奇的金四爷无疑是为典型。

老舍先生

回族人在北京有了名声,按他们自己说,那是在明朝。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十大回族将领,以常遇春为首,燕王扫北时,又有很多回族将领与士兵跟随而来。那位为明成祖朱棣所信任而下西洋的郑和(本姓马,后赐郑)也是回族人。回族人为明朝的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获得统治者的恩宠,在北京站住了脚跟。清朝时,在北京的回族人不可避免地要与入关后的旗人发生交集。经过两百多年的交流与融合,回族人已经能与北京的旗人和睦相处。这其中有着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精妙的相处之道。

老北京的回族人——生意人

老舍说,“金四把”叔叔有自己的羊肉床子(羊肉铺子),带卖烧饼、包子,并代客烙大饼。”在老北京,尤其在内城旗人聚居的地方,开羊肉铺子,可是回族人的“专利”。何谓“专利”,即只有回族可以开羊肉铺子,而汉人(民人)与旗人是不开羊肉铺子的。这是人与人之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回族人因信仰的关系,多经营羊肉铺子,卖羊肉。旗人因为有皇粮,自己不会轻易做生意。汉人有可能开羊肉铺子,但这样,势必会与回族人的生意形成竞争,会逼地回族人无路可走,因为信仰使得他们不适合开其他肉铺子。渐渐地,情况发生了变化,汉人放弃了经营羊肉铺子,因为他们的选择更多,让出一条路让回族人生存下去,毕竟羊肉铺子是他们主要的生意。旗人照顾回族人的生意,汉人为回族人让出一条生存之路,他们也慢慢地在老北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因此,老舍写到,“王老掌柜(山东人来北京的生意人)与羊肉床子的金四把叔叔,虽然是汉人与回族人,可是在感情上依然不分彼此。”

老北京回族厨子

人与人的相处何尝不是如此。自己拥有许多条路,何不让出一条,给那些无路可走的人一些希望。有心人总会记得这份恩情,人与人之间的和睦随之而来。以金四把叔叔为代表的老北京回族人感谢旗人对生意的照顾,感恩汉人大度的胸怀。因此,他们与汉人在感情上彼此不分,他们与旗人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在老舍满月之时,金四把如老舍家亲戚一样送了两吊钱。老舍后来写到“在我满月的那天,已经快到下午五点钟了,金四叔来到,对金四叔的来到感到理当如此,非常亲切。”老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金四叔与身为旗人的老舍的父母关系很好,所以金四叔这位回民是理所当然要来的。

旗人妇女逛街买肉

金四叔的羊肉铺子还在老舍出生三天洗三时,“贡献了一炉热烧饼和两屉羊肉白菜馅的包子。”羊肉铺子卖烧饼、大饼、包子,在现在看有些不可思议。而在当时回民的羊肉铺子里并不稀奇。采访过多位老北京的回族人,他们天生不喜欢种田,吃不了那种苦,却极爱做小买卖。他们不奢求大富大贵,只求能填饱肚子,吃了上顿不愁下顿。老人说,“老北京的回族人经常会去店铺中赊欠几斤面,回家后,做成小点心,拿出去卖。卖到钱后,将亏钱的面钱还上,手上还有剩余的钱,就去自由消费。当钱用完了,再去赊面、做点心、卖点心、赚钱、还钱、消费,循环往复,不求富贵,只求平淡。”回族人做点心的手艺越来越纯熟,花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适合消费者的口味。旗人为何经常去买回族人的点心,就是因为这些点心适合旗人那“刁钻”的舌尖。

回族人做的甜美点心

然而,总有一些回民在精益求精的基础做得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的东来顺,创始人丁德山,就是一位回民。一九零三年,丁德山还在东安市场摆摊出售羊肉和荞麦面切糕,以后又增添了贴饼子和粥。东来顺也越做越大,成了饭庄,并成为北京饮食业老字号中享有盛誉的一个历史名店。三十多年后,西来顺饭庄也在北京开张,并与东来顺,形成清真东与西两派菜系。

老北京的回族人——武艺人

老舍说,“以金四叔叔的身体来说,他应当起码做个武状元,他真有功夫:近距离摔跤,中距离拳打,远距离脚踢,真的十个八个壮小伙甭想靠近他的身子。”难道金四爷真有如此功夫,是不是老舍夸张的。如果,你了解老北京的回族人,就知道他们不仅擅长做小吃,多数的人还有一身好武艺傍身。有一句话说的是,“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此处的教门为回族清真教门。据说,弹腿是明朝回族将领查密所传,后来回族人多数在清真寺内演练此拳。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青海省很多回民仍演练此拳。到底回族人的武艺在过去有多强,有三件事足以说明。

回族武艺壁画

最重要的一件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与光绪两宫西逃。两位最高统治者第一站就落脚在西贯市村,并在那里过了一夜,从此西贯市村名闻全国,那一夜被称为“西贯市一夜”。精明的慈禧为何偏偏选择了一个回民聚居地西贯市村,难道她真的信任这些回民吗?上面已经说过,在老北京旗人与回民之间不仅没有矛盾,还能和睦相处。因此,他们没有理由憎恨慈禧与光绪。反而,慈禧却利用西贯市村一个主要的优势,那就是村中人大多有超群的武艺。对于当时的西贯市,可以称得上全民皆武。

威严四射的慈禧

在西贯市那一夜,村中不仅妥善地安排了慈禧的住宿,还派了武艺顶尖的村民为其做保卫。之后,在慈禧临行前,村中又派了多位武艺高强的村民一路扈从慈禧前往西安。当然,慈禧的骡轿与赶脚夫也是西贯市村安排的。后来,慈禧回銮北京,并没有亏待这些人。一路扈从慈禧的西贯市村民被赐五品官,那位赶骡轿的脚夫被慈禧认作干儿子。其后人由一贫如洗,到后来凭借朝廷的力量,管辖张家口的所有贸易,在当时的北京可称巨富。

然而,在为慈禧赶骡轿之前,脚夫与儿子两人需轮换赶骡轿,只因家中只有一条裤子,爷俩需轮换穿。这也就是老人常说的“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慈禧为感恩西贯市村人为其一路保驾护航,还赐赠西贯市十万两白银,与一批黄琉璃瓦。这些钱与黄琉璃瓦主要用来修复与扩大西贯市的清真寺。在那样的年月,建筑上使用黄琉璃瓦必须要经过最高统治者批准。贯市村接待慈禧一行,第二天村民又护驾引路,使慈禧一行得以脱离危险,成为了西贯市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直到现在。

黄琉璃瓦

如果你认为西贯市村民扈从慈禧这件事还不足以表现出他们的武艺。那老北京的十大镖局,你应该知道。其中的东光裕与西光裕镖局就是由西贯市村民创立。在当年,能开设镖局,不仅黑白两道通吃,还必须有一身好武艺。由于西贯市很多人会武艺,所以两大镖局在行途中一般人没有敢劫的。因为他们不敢得罪整个西贯市村,更害怕他们那高超的武艺。东光裕与西光裕镖局也成为拥有超群武艺的回民在北京的落脚点。此两件事足以证明回族人的武艺并非浪得虚名,不然慈禧不会让他们扈从,他们也不会在老北京开起镖局。回族人的武艺在老北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回族人的武术

1898年,惊动慈禧与光绪的江洋大盗康小八被抓捕,这个功劳非杨氏兄弟莫属。当时的提督衙门特别挑选了武艺精湛的回民杨氏兄弟前去降服康小八。当时,从最高层到最下层,无人不知康小八的大名。据说,其武艺了得,杀人不眨眼,凶残至极。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康小八也是回族人。康小八与杨氏兄弟虽都为回族人,但因两者立场不同,一为官,一为贼,官贼水火不容,势必有一场对决。最终,杨氏兄弟技高一筹,成功将为非作歹多年的康小八擒获。杨氏兄弟也因此被加官授职。康小八也被草草审讯了九天,匆匆被凌迟。可见,当时九门提督中,武艺最强的并不是旗人与汉人,而是回族人。

老北京的回族人——干净人

老舍说,“金四叔是多么体面,多么干净,多么利落,他的黄净子脸上没有多余的肉,而处处发着光,每逢阴天,我就爱多看看他的脸。”金四叔在老舍眼里从里到外都是干净的,以至于他穿的衣服,还有他那切肉的案子也收拾得相当干净。那时,老舍还小,自认为假若北京都归他管,也就不至于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了。金四叔的干练、干净、利落、清爽,也是当年老北京回民的真实写照。金四爷作为回族人有着自己的信仰、规矩与习惯,他对这些丝毫不敢马虎。老舍满月时,金四爷送去了两吊钱,但他没有在老舍家喝一口茶。

老舍的母亲知道,金四爷严守教规,一方面尊敬他的这种信仰,一方面又不好意思不给客人喝茶。于是,老舍的母亲建议,专为金四爷拿出一个茶杯使用,不许别人动,也许金四爷可以喝茶了。金四爷知道老舍的母亲是好意,但他不愿因为自己的信仰而麻烦人,宁愿自己拿个碗,存到老舍家。因为两家的关系,老舍的父母不但不会埋怨金四爷,还会为金四爷坚守自己的规矩而称赞。我们的生活中,也常遇到像金四爷这样的人。他们虽不是教规中人,但也有着自己特殊的行为。我们不要斤斤计较别人特殊的行为,彼此理解,彼此包容,彼此尊重。

老北京干净利索的回族小伙

回族人因为信仰,有了比其他人难以想象的自律。一日之间,做五功(念、礼、斋、课、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念经、礼拜、把斋、施舍,到麦加朝觐。念经,即学习;礼拜,一天五次,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八点二十,每隔两三个小时一次。当然,劳动也不能丢下。把斋,即每年到十一月,一个月期间,白天禁止吃喝,到晚上十二点以后吃顿饭,为了让身体内部转化。这对没有信仰的人是难以坚持,而回族人能凭着虔诚的信仰坚持下来。施舍,即除了自己生活开支以外,将自己的富余,用来照顾困难的人,病人。朝,即每个人一生都要到麦加朝觐一次。

回民礼拜

在吃上更要注意,不能吃猪肉,及与猪的一切行为。回族人虽吃牛羊肉,但要经过阿訇屠宰,并且自死的不能吃,这是平常生活中必须注意的。在婚丧方面,回民去世要按照回民的葬法,要给尸体冲洗,完了之后,裹上白布,再经过礼仪念经,给亡人乞求,最后才土葬。如果不洗,脏着身子是不能下葬的。同时,回民在剩下最后一口气,只要在精神上还有意识,就要念一句回民的经典:“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如果自己不能念,也要请阿訇念。从回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五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直至生命结束,他们讲究干净的身,干净的心。以金四爷为代表的老北京的回族人,一生一世都是干干净净的。

干净的回族老人

老舍在《正红旗下》对金四爷描述并不多,但对金四爷每一句的刻画,都是那样的深刻。很多读者只把注意力定点于金四爷一人,却忽略了金四爷这位传奇的人物,在老舍的笔下,金四爷一人代表了老北京的一类人——回族人。作为回族人,金四爷,是生意人、武艺人、干净人,这也正是老北京回族人所具备的共同点。老舍笔下的那位王掌柜子何尝不是如此,他代表了闯荡北京城的山东人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