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生命,守护健康。医校携手,保护未成年人!

——曾都医院携手曾都一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讲座

2020年12月24日下午两点,随州市曾都医院康庆莉医师、徐华兵医师应邀来到曾都一中,为该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了以青春期性教育为主题的“珍爱青春、走向成熟”专题讲座。

两位医学讲师用丰富通俗的专业知识,精辟细致的讲解,结合独特的体验教学,围绕青春期生理、心理引发的成长变化,和性意识、行为等层面的现象,帮助学生对于青春期的健康意识和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原来的72条增加到132条。

其中第三章第十四条中明确指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据悉,这是首次在国家正式立法层面直接提到“性教育”。

调查显示:

1、超过12%的未成年人发生过性行为,3%表示发生在16岁之前。

2、13—19岁的青少年,平均10%的男孩和8%的女孩已经有了性经历。

3、 性犯罪占青少年涉嫌犯罪案件的58.5%,是犯罪第一大诱因。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80前的初次「为爱鼓掌」发生年龄平均在22.17岁,而95后「为爱鼓掌」发生年龄平均在17.71岁,初次的年龄提前了4.46岁。

柴静在她的《看见》里有这样一段话:“在我们的文化里,把生育当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这段话,深刻地刻画了当前我国性教育匮乏的现状。

由“青春期教育”走向“性教育”,意味着关于性的教育将由青春期向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父母、老师,乃至社会在青春期前或者更早就扯开“把无知当纯洁”的遮羞布。

“性教育”较“青春期教育”包含更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生理教育,也是关于人的一生不同年龄的价值观教育,不仅关乎人的生殖与健康,更关乎社会性别、亲密关系、社会角色、个人隐私与安全,这些都是形成完整人格所不能缺少的教育。

性教育,重要的不仅是年龄,还有责任二字。无论成人或未成年人,都得先建立恰当的性爱观,再进行合适的性行为。而性教育在我国,道阻且长。

本次讲座结束,受到学校师生及社会一致好评。被老师称为:“讲的专业!落地!蕴含丰富!”同学们评价:“简直太棒了!”

以“爱护生命、守护健康。医校携手,保护未成年人”为主题的医疗健康教育活动,曾都医院将持续开展。(通讯员尤国全 蒋立杰 编辑华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