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禿是以頭皮部毛髮突然發生圓形、橢圓形斑塊狀脫落,局部皮膚正常,無炎症、瘢痕和鱗屑,無自覺症狀爲臨牀表現的疾病,俗稱“鬼剃頭”、“圓禿”。本病以青年人多見。西醫學認爲,該病可能與自身免疫、遺傳、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精神因素也是誘發及促進本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斑禿

中醫認爲,斑禿屬“頭風”範疇,其發生多與肝腎不足、脾胃虛弱、情志不遂、思慮太過等因素有關。

病位在頭部毛髮,與肝腎密切相關。關於斑禿的病機,歷來各醫家的說法不一,如:

明代陳實功在其晚年所著《外科正宗》記載斑禿的產生是“乃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

《諸病源候論》說:“人有風邪在頭,有偏虛處,則發禿落,……,故謂之鬼剃頭”。

唐宗海在《血證論·瘀血》中說“瘀血在上焦,或發脫不生”,

王清任於《醫林改錯》中記載“頭髮脫落,……,新血不能養髮,故發脫落”。

現代臨牀中多將斑禿分爲血熱生風,氣血兩虛,肝腎陰虛,血勝風燥,脾虛溼蘊、溼熱互結等證型。

另有學者認爲,斑禿主要與陰血兩虧相關,強調與肝腎不足,心腎不交的關係,同時衛氣不固,風邪侵入體內,風盛則血燥,發失榮養會導致發焦枯脫落。

中醫辨證認爲斑禿主症爲:頭髮突然呈圓形或橢圓形成片脫落, 邊界清楚, 數目不等,大小不一, 皮膚平滑光亮,禿髮邊緣頭髮鬆動易脫;少數患者發損區可不斷擴大,以致頭髮全部脫落,甚至累及眉毛、鬍鬚、腋毛、陰毛等。

脫髮範圍由小而大,呈進行性加重,發區存留參差不齊、易於脫落殘發,面色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少氣言,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爲氣血兩虛;

頭髮焦黃或花白,成片脫落,嚴重時可全部脫落,頭暈耳鳴,五心潮熱,尖眠多夢, 腰膝痠軟,盜汗遺泄,舌紅少苔,脈細數,爲肝腎不足;

脫髮前頭痛或頭皮刺痛, 胸悶脅痛,夜寐惡夢,煩熱難眠,婦女月經不調,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或細澀,爲氣滯血瘀;

脫髮較快,頭部烘熱,煩躁易怒,舌紅,苔少,脈細數,爲血熱生風。

鍼灸治療斑禿以養血祛風,活血化瘀爲主。選穴以局部阿是穴、督脈穴爲主。穴位可選擇阿是穴、百會、風池、膈俞、太淵。

局部阿是穴叩刺可疏通患部氣血, 促新發生長;頭爲諸陽之會,百會爲足太陽經與督脈之交會穴,配風池可疏散在表的風邪;太淵爲肺之原穴,又“肺主皮毛”,膈俞爲血會,二穴相配,補能益氣養血. 瀉能活血化瘀。

若出現氣血兩虛,可配伍足三里、三陰交;

肝腎不足配肝命、腎俞;

氣滯血瘀配太沖、血海;

血熱生風配血海、三陰交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