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社科院發佈綠皮書:大學毛入學率接近50%,我國即將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每經記者 李彪 北京攝影報道

“未來中國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人力資本的問題,‘十四五’時期,人力資本發展戰略要放置於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更加重要的位置。”

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2020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發佈會。在發佈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做如上表述。

綠皮書自1999年首次出版,本次爲第21輯,主題是“十四五”時期人力資本提升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皮書中指出,我國教育型人力資本持續提高,大學毛入學率從2000年的12.5%提高到2010年的26.5%2018年達到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衆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雖然我國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在不斷提升,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專家建議全面普及高中階段免費教育

綠皮書指出,人力資本是內生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源泉,對一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十四五時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立在加快提升人力資本水平的基礎上。

爲此,綠皮書從教育型人力資本、健康型人力資本、技能型人力資本、創新型人力資本等方面做了專題報告。

綠皮書認爲,我國教育型人力資本持續提高,6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01年的7.62年增長到2015年的9.13年,2018年進一步提升到9.26年。大學毛入學率從2000年的12.5%提高到2010年的26.5%2018年達到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衆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蔡翼飛認爲,我國教育型人力資本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在平均受教育年限上,2018年我國6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爲9.26年,而德國、美國、英國、日本和韓國分別爲14.1年、13.4年、13.0年、12.8年和12.2年;高等教育發展方面,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接近50%,但美國、德國、法國和英國分別爲88.2%70.3%65.6%60%,韓國更是高達94.4%

蔡翼飛認爲,我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水平還比較低。2017年底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爲4.17%,低於全球4.8%的平均水平。2018年的財政性教育經費人均支出水平僅相當於美、英、德、日的11.5%15.9%16.3%23.8%

此外,教育資源分佈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城鄉和區域間的教育資源差距較大,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分佈不平衡尤其明顯。2017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生均支出前50%省份的支出水平是後50%省份的1.8倍。

爲此,蔡翼飛建議,應該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重,十四五期間逐步提高到4.5%的水平全面普及高中階段免費教育,補齊在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領域的短板,增加農村教育投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需提防疾病年輕化態勢

健康是影響整個生命週期的重要人力資本構成,近年來,我國健康型人力資本大幅改善。

綠皮書顯示,我國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持續下降,2019年下降到8.6‰2018年我國嬰兒死亡率下降至4.3‰,孕產婦死亡率從2000年的59/10萬人下降到2017年的29/10萬人,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到76.4歲,健康預期壽命爲68.7歲,分別排世界第52位和37位,健康人力資本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

但綠皮書也指出,我國健康型人才資本面臨人口結構和生活方式轉變帶來的挑戰,主要包括:

過度的工作壓力、快速的工作節奏導致患病率提升,疾病年輕化態勢日趨顯著;

青少年營養健康和視力問題日益突出;

快速老齡化過程中老年人健康以及健康服務不平等問題日益突出;

衛生投入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與區域之間衛生系統服務差距依然較大。

蔡翼飛介紹,有關調查顯示,受調查地區居民的每兩週患病率達到24.1‰,慢性疾病患病率爲330.7‰,比2003 14.3‰151.1‰大幅提高。

同時,我國老年人整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約2.5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有近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

對此,蔡翼飛建議,應當完善預防保健服務、疾病管理和醫療保障體系,推行全民身體活動健康計劃,延長國民健康生命週期。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