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軍改前,我國有著名的七大軍區,分別是:瀋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成都軍區和蘭州軍區。

七大軍區之前,我國是十一大軍區,除了以上七大軍區,還有福州軍區、武漢軍區、昆明軍區和烏魯木齊軍區。1985年,中央軍委宣佈裁軍百萬,同時將十一大軍區精簡爲七大軍區,原福州軍區併入南京軍區,武漢軍區併入濟南軍區,昆明軍區併入成都軍區,烏魯木齊軍區併入蘭州軍區。

十一大軍區前,我國是六大軍區,分別是:西北軍區、西南軍區、華北軍區、中南軍區、華東軍區和東北軍區。

這六大軍區都是建國前夕或初期成立,每一個軍區的領導都是戰神級的人物,其中中南軍區的陣容最強大。

中南軍區成立於1950年1月,是由第四野戰軍和華中軍區合併而成,領導班子主要來自第四野戰軍,可以說星光熠熠。

這個軍區的領導隊伍,居然誕生了三位元帥、兩位大將、八位上將。下面,筆者就來給大家一一解說。

三位元帥

第一位元帥是林彪。林彪,湖北黃岡人,曾任紅一軍團軍團長、八路軍115師師長,原第四野戰軍司令員,由於中南軍區基本上都是第四野戰軍的老底子,所以,中南軍區成立後,他當之無愧成爲中南軍區的司令員。

第二位元帥是羅榮桓。羅榮桓,湖南衡山人,曾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八路軍115是政治部主任,和林彪是老搭檔。解放戰爭時期,羅榮桓又再次與林彪搭檔,擔任四野第一政委,中南軍區成立後,他也當之無愧成爲中南軍區政委。

第三位元帥是葉劍英。葉劍英,廣東梅縣人,北伐時期就已是中將師長,曾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八路軍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後方委員會書記,中南軍區成立後,任軍區第一副司令,後曾一度代理軍區司令。

兩位大將

第一位大將是王樹聲。王樹聲,湖北麻城人,曾任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中原軍區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任湖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成立後,任軍區第三副司令員。

第二位大將是譚政。譚政,湖南湘鄉人(湘鄉一個縣,居然出了兩位大將,另一位是陳賡大將),參加過秋收起義,曾任紅1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長、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與林彪搭檔,任第四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南軍區成立後,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八位上將

第一位上將是蕭克。蕭克,湖南嘉禾人,軍中資歷很高,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八路軍120師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和林彪搭檔,任四野第一參謀長;中南軍區成立後,任軍區參謀長。

第二位上將是趙爾陸。趙爾陸,山西崞縣人,曾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供給部部長、八路軍總供給部副部長、冀晉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和林彪搭檔,任四野第二參謀長;中南軍區成立後,任軍區第二參謀長。

第三位上將是韓先楚。韓先楚,湖北紅安人,軍中資歷不是特別高,55年授銜時,擬授軍銜是中將,但由於戰功特別突出,被毛主席特批爲上將。1953年,韓先楚被任命爲中南軍區參謀長(此時蕭克和趙爾陸都已卸任)。

第四位上將是黃永勝。黃永勝,湖北咸寧人,解放戰爭時期任第四野戰軍第十四兵團副司令員。中南軍區成立後,任軍區第二副司令,並擔任過一段時間參謀長。

第五位上將是陳再道。陳再道,湖北麻城人,曾任紅四軍軍長、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旅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河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成立後,任軍區第四副司令。

第六位上將是李聚奎。李聚奎,湖南安化人,曾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參謀長、八路軍129師386旅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二部長;中南軍區成立後,任軍區副參謀長。

第七位上將是楊至成。楊至成,貴州三穗人,曾任紅一方面軍後勤部部長、中央軍委總供給部部長;中南軍區成立後,任軍區副參謀長。

第八位上將是周純全。周純全,湖北紅安人,曾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一部長;中南軍區成立後,任軍區後勤部部長。

綜上,中南軍區總部共誕生了13位元帥、大將和上將。其實,如果全面而論,中南軍區的頂級將領人數更多,比如中南軍區麾下的湖南軍區和廣西軍區司令員黃克誠和張雲逸,都是開國大將。

雖然陣容十分強大,而且創造了殲敵百萬的輝煌戰績,但中南軍區的存在時間並不長。

1955年,全國軍區重新劃分,中南軍區改編爲廣州軍區;原屬中南軍區的河南軍區、湖北軍區組成武漢軍區;江西軍區劃歸南京軍區。顯赫一時的中南軍區就這樣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