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漢到唐宋元明清,只要是帝制時代,都不值得我們現代人去吹捧和崇拜。即便是今天,任何想恢復帝制和試圖再被人呼萬歲的人都必然會遭到人民的唾罵和碾壓。

雖然歷史很殘酷,但總體來說人類社會還是在進步的。但至今依然有很多人活在過去的陳腐中不能自拔,並一邊享受着現代文明帶來的便利,一邊咒罵着國際形勢的普遍發展。

清朝,只不過是帝制時代的其中之一而已。清朝末年戰敗的原因有很多,但真正的原因卻被很多人忽視了,這還要從一人一件案件開始說起。

·著名的“黃宗羲定律”

著名的社會學家,也是明朝忠實的擁護者黃宗羲在明朝滅亡後拒絕了來自清朝的各種威逼利誘,到死都堅守着他心中的夢幻,那就是做一名“一臣不事二主”的士大夫。

黃宗羲在明亡後的艱難度日中痛定思痛,總結了歷朝歷代的興亡史後終於想明白了一個道理,並把這個道理總結成了一個規律,那就是著名的“黃宗羲定律”。

什麼是“黃宗羲定律”呢?就是黃宗羲發現隨着唐宋元明清歷朝的社會改革,越往後農民的負擔反而越重了。

有人說了,這不對啊。我國古代人口從漢朝時的不到5000萬人到了清朝已經高達到了4.5億,人口增長了9倍,怎麼能說越往後農民負擔越重了呢?首先,這個問題問的好!其次,問這個問題的人沒有考慮科技的發展和農業水平的進步。

秦漢時期的農作物20畝也沒有宋朝時1畝的產量高,這又怎麼比呢?

而且,隨着人類對土地的不斷改良和有機化肥(糞便和雜草的發酵物)的年年投放,田地也變得越來越肥沃。

可悲的是,隨着的歷史的發展,1000人裏面官員的佔比率是卻越來越高,這還不算這些大老爺家的七大姑八大姨。

古代爲什麼有“義學”這樣的家族私塾?就是一個家族的人集體供應幾個或一個最有潛力的孩子去讀書,就是因爲這些具有潛力的學生考上功名之後能將整個家族帶動起來,所有官員所代表的都是家族利益。

明朝爲什麼滅亡?要說自然災害,那是世界性的,不單單是明朝自己受災了,滿人也是爲了不被餓死才被迫南侵的。

如果你看看明朝富得流油的晉商、東林黨和沿海各大走私集團,您再看看連軍餉都發不出來的崇禎皇帝,這是不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呢?

當然,明朝中後期文官集團的貪婪和惡毒是跟誰學的?難道不是跟朱元璋這樣的皇帝學的嗎?

朱元璋和朱棣時期爲了皇室家族的利益喜歡喫獨食,搞了海禁、八股、理學、強制移民、錦衣衛、皇室天下養等自私自利的系列政策,那時他們考慮文官集團的利益了嗎?

很多人只知道清朝入關後各大王爺的“圈地運動”,很多人卻不知道明朝各地的王爺們也搞了數不清的“圈地事件”,這還不包括錦衣衛和東廠太監們對民間的橫徵暴斂。

最致命的是,海禁不僅將明朝推向了“閉關鎖國”的保守之路,還直接逼得沿海數省失去了生活來源的老百姓的造反,這就是纏繞了明朝上百年的“抗倭戰爭”。

講清朝的事爲什麼要扯明朝呢?

因爲明承元制,清承明制,歷史的延續性是誰也不可忽視的問題。

·揭開清朝後期衰弱的罪魁禍首

看完明朝的經歷,再回過頭來總結明朝滅亡的原因,一句話都可以總結,那就是明朝的皇室和文官集團的貪婪所造成的集體後果。

皇室是人,文官和沿海的百姓也是人,是人都想榮華富貴,但資源就那麼多,爲了爭奪資源,要不就發生戰爭,要不就改朝換代,這纔是帝制時代的規律。

清朝並沒有從明朝的滅亡中吸取經驗教訓,這也是帝制時代的必然結果。

儘管和珅被殺案中有很多的政治因素在裏面,而且嘉慶逮捕和珅的罪狀裏也沒有一條是提到貪污罪的,但和珅的貪婪可是歷史第一名的。

無論和珅所代表的是乾隆,還是和珅只代表了他自己,都深刻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清朝的官場道理乾隆時期已經無人不貪了。

和珅能在短短的20多年積攢了相當於帝國15年的國庫收入,並從各級官員的晉級和來京中辦事中反覆榨取錢財,這說明和珅的貪已經不是他個人的貪了,而是系統性的貪,整個朝局的貪。

我們都知道清朝擁有10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而日本僅僅不到38平方公里的面積,清朝的整體資源是日本的那麼多倍,怎麼就幹不過日本呢?

很多人厚顏無恥地給清朝的貧困和落後找原因,什麼日本船小好調頭,日本得到了英國的扶持,日本佔了甲午戰爭賠償的光,這種本末倒置的推論無非就是給清朝的腐敗和無能找的各種藉口而已。

日本那麼小,卻能在同一時期打敗清朝和沙俄這兩個龐然大物,如果再看看日本的改革力度,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如果進一步往後推,在二戰時的日本幾乎吞併了整個亞洲,戰敗後日本用那麼小的地盤快速讓1億多人過上了發達國家的富裕生活,這也都是靠的運氣嗎?

無論是明朝的滅亡還是清朝的戰敗,如果不從自身的問題上找原因,不從帝制時代上層的霸權和貪婪這一本質問題上來尋找答案的話,永遠都是自欺欺人的謊言。

其實,自秦漢法家和儒家完美地結合之後,我國古代帝國的本質就再也沒有變過了。在後來的唐宋元明清中,他們只不過是在秦漢的基礎上修修補補的往返重複而已。

所有帝制王朝的消亡都不值得可憐,因爲那都是皇室和貴族貪婪的結果,是土地兼併到一定程度上倒逼着農民起義而誘發的。

不是清朝末年沒有機會打敗日本,沒有機會改革,而且清朝皇室和李鴻章等人不願意放棄權力,只做表面工作而已。

什麼“以夷制夷”,什麼“中學爲本,西學爲用”,說白了不就是不願意放棄延續了2000多年的帝制嗎?所以作者總結說,清朝之所以戰敗不是因爲日本太厲害,而是因爲清朝的皇室和官員太過自私和貪婪了。

對此,讀者您認同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