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紐約客》雜誌刊載6萬字長文:美國大疫紀:疫情悲劇背後的錯誤與掙扎》

文章完整記敘了2020年疫情下的美國防疫之路,溯源疫情傳播的關鍵節點及美政府應對舉措,曝光了大量不爲外界所知的細節

截至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2000萬,死亡病例超過35萬。這份深度“覆盤”長文,可使我們深入瞭解這一切在美國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俠客島對其中一些重點做了摘編,推薦大家一讀。

美國人如何看待新冠病毒(SARS-CoV-2)?

起初,SARS-CoV-2看上去是一種並不致命的冠狀病毒,就像普通感冒一樣;但事實上,SARS-CoV-2不同尋常的地方在於,它會以多種方式導致身體機能失常。病毒會使病人肝臟受損、大腦及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心臟驟停,出現胸痛及呼吸困難等。

“你能做的非常有限,只能寄希望於病人自己挺過去。”美國疾控中心首席醫療官約翰·布魯克斯說。

2019年,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開展的模擬測試中,聯邦機構弄不清誰是疫情應對負責人,各州在資源儲備上屢屢受挫,一些城市無視疾控中心關閉學校的建議。人們得出結論:政府準備不夠充分且經常發生衝突,公共衛生應急基金和國家戰略儲備已嚴重消耗,N95口罩和其他醫療必需品供應短缺、生產能力不足。

美國國會聽取實驗結果簡報但未公開。直至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大暴發,仍未做出實質性修補。

2020年1月20日,美國查出首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1月23日,美國國會首次提到新冠肺炎疫情。1月24日,約20名參議員出席了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和羅伯特·雷德菲爾德主持的簡報會。雷德菲爾德稱“已做好防範準備”。

福奇在接受電臺採訪時也表示,新冠病毒不是美國人需要“擔心或害怕的東西”。但他補充道:“情況在不斷髮生變化。”

美國政府開始禁止非美國人從中國入境,但美國公民及其家人可以自由入境,來自武漢的旅客需進行爲期2周的隔離。然而,與嚴格執行隔離措施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做法不同,美國幾乎沒有嚴格執行有關規定。

2月27日,白宮方面告訴美國人民:“有一天,它(新冠病毒)會奇蹟般地消失。”

與此同時,美國生物科技公司百健(Biogen)的175名員工參與了波士頓萬豪酒店一場會議,與會者大多來自其他州或其他國家,他們聚集在宴會廳和擁擠的電梯裏。很快,許多人病倒了。

研究人員報告稱,在美國,百健公司的傳染可能導致了30萬病例。

2月底,美國38個州出現了本土傳播;3月11日,世衛組織宣佈了新冠肺炎具有“大流行”特徵。對美國來講,最佳的控制時間已過去數週。美疾控中心高級主管南希·梅松尼耶稱:“我們將看到疫情在這個國家蔓延,不是是否會發生,而是何時發生。”

3月中旬,貝爾維尤醫院出現了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該院重症監護主任回憶說:“從那以後,病例呈指數級增長。”2020年春天,超過2萬名紐約人死於新冠肺炎。

在長達一年的新冠疫情災難中,美國錯失了控制疫情蔓延的3次機會。

一是在2020年1月,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認爲,這種新的病原體是一種冠狀病毒,當時人們認爲它就跟非典病毒一樣,只具有輕微的傳染性。

這種假設是錯誤的。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要大得多,且主要傳染形式是無症狀傳播。雷德菲爾德近期表態稱,“根據症狀診斷病例、隔離病例、在患者周圍追蹤密接者,這種想法是行不通的。如果僅僅這樣做,你會漏掉一半的病例。直到2月底我們才意識到這一點。”

二是延遲批准試劑盒投入使用。1月20日,美國疾控中心研發出了一種新冠診斷測試方式,並承諾在幾周內準備好100多萬套檢測設備,但美國食藥監局(FDA)直到2月4日才批准投入使用;有關機構還禁止了所有新冠病毒檢測替代設備的使用。

一名政府官員指出,當時有超過300種測試手段得到批准,但2月底,美國就只有一種試劑盒投入使用。在全國範圍內,美國從未有過足夠可靠的、兩天內能得到結果的檢測試劑盒。

三是不戴口罩。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馬修·波廷格在3月中旬戴着口罩走進白宮,人人都目瞪口呆,甚至問他是否生病了;4月3日,美疾控中心終於宣佈“口罩是至關重要的武器”,但白宮在宣佈這一配戴口罩的建議時卻強調“這是自願的”。

數千萬美國人效仿不戴口罩。肆意蔓延的病毒延長了失業時間,摧毀了重啓經濟的努力,並造成更多人死亡。

爲應對疫情,白宮新冠病毒特別工作組成員已習慣於擠在總統辦公室裏開會。3月中旬,特別工作組成員黛比·伯克斯和安東尼·福奇提出“切斷歐洲旅行”的建議。

“預防了一個種子病例,就等於預防了一大堆病例。”黛比說。美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也認爲這一做法會爲美國防疫贏得時間。

但財政部長姆努欽激烈反駁,稱這樣做會削弱美國經濟,引發全球蕭條,市場將會崩潰。“球賽怎麼辦?競選集會也別搞了!” 姆努欽說。

工作組另一名成員問,嚴重的流感季也可能導致6萬美國人死亡,新冠跟嚴重流感有什麼不同嗎?黛比回應稱:“如果任由情況發展,可能會有200萬人因新冠死亡;如果我們採取行動,可以將死亡人數保持在15萬到25萬。”

這些數字看起來如此驚人,官員們壓根沒法相信。姆努欽要求黛比提供數據支持。黛比尖銳地說:“你要什麼數據?成千上萬美國人死亡的數據嗎?”

一名國際旅客抵達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圖源:路透社)

3月中旬,美國開始封鎖。特別工作組敦促美國人在家工作。學校教育改爲線上,旅行、購物被停止,餐館、酒吧關門歇業。所有這一切,都是爲了“在15天內阻斷病毒傳播”。

在與州長們的電話會議上,白宮方面表示:“我們百分之百地支持你們。”然後又補了一句:“呼吸機和其他設備供給,你們得自己想辦法。”

大多數州長認爲,就像發生颶風或森林火災時一樣,聯邦政府會迅速提供幫助,存放應急設備的倉庫將會打開。面對呼吸機、N95口罩和鼻腔棉籤的嚴重短缺,州長們以爲白宮會援引《國防生產法案》,要求私營企業生產醫療必需品。

當華盛頓州長傑伊·英斯利意識到白宮無意動員聯邦政府時,他大喫一驚:“這相當於羅斯福在1941年12月8日說,祝你好運,康涅狄格,自己建造戰艦吧。”

州長們還發現,聯邦政府正在破壞各州保護公民的努力。馬薩諸塞州州長查理·貝克安排從中國購入300萬個N95口罩,聯邦當局在紐約港將這批口罩沒收,向供應商支付溢價後據爲己有。

羅德島州州長吉娜·雷蒙多向聯邦應急管理局發問:“我們能動用國家儲備嗎?”被搪塞了幾天後管理局承諾,一卡車的個人防護用品正在路上。當晚卡車到達,工作人員前往驗收後,震驚地向州長報告:“這是一輛空卡車!他們派的是空卡車!”

聯邦政府的鬧劇未止於此。3月,白宮向FDA施壓,要求快速批准將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羥氯喹”用於治療新冠。3月23日至4月6日,羥氯喹在福克斯新聞上被提到近300次,包括納瓦羅在內的白宮官員大力宣傳此藥。

當被問到羥氯喹能否遏制新冠病毒時,福奇的態度十分鮮明:“答案是否定的。”

一項“全球防範研究”顯示,美國爲應對疫情做了“最充分的準備”。

筆者向福奇詢問此事,他發出了絕望的笑聲:“情發生後,我們再也沒有回到基準線,也就是將傳染率降低到足以通過追蹤密接者來使傳播最小化的臨界點。這可能是因爲我們沒有統一的戰略,也可能要歸因於美國現在的文化——指南上說不要去酒吧、要戴上口罩,可大量的人羣(大多數是年輕人)都沒有戴口罩。

福奇帶領傳染病研究院歷經6屆美國政府,他說從來沒有在這個國家看到過如此嚴重的不信任和憤怒:“政治分歧對協調合作、共同應戰毫無益處。美國社會甚至出現了抵制權威、反科學的趨勢。”

衛生與公衆服務部助理部長邁克爾·卡普託被要求領導“戰勝絕望”運動,該運動旨在鼓勵名人支持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爲資助這項運動,卡普託從疾控中心預算中拿走了3億美元;卡普託的科學顧問保羅·亞歷山大提出了羣體免疫方案,他在電子郵件中寫道:“讓非高危人羣暴露在病毒下,我們希望他們被感染。”

截至目前,人們普遍認爲有兩個因素決定了各國抗疫成敗——

一是經驗。一些曾受過傳染病折磨的國家和地區,將歷史教訓應用於當前防疫。

二是領導力。在這場危機中表現相對較好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堅強、富有同情心、果斷的領導人。

2020年8月,皮尤研究中心對來自14個發達國家的民衆進行了調查,瞭解他們如何看待疫情期間的世界。95%的丹麥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國家有能力處理危機;澳大利亞比例爲94%。美國和英國是僅有的兩個多數人持相反看法的國家,只有18%的美國人對政府在處理新冠問題上持肯定態度。

10月25日,白宮幕僚長馬克·梅多斯宣佈:“我們無法控制疫情。”

美國政府在疫情面前,徹底投降了。

整理/點蒼、雲歌

來源/《紐約客》、加美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