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师团成军于明治维新时期,准确的日期是1888年5月14日。因为在九州熊本县编成且代号为“明”,又被称为明兵团或熊本兵团。

作为日本第一批成军的近代化部队,由九州精壮矿工组成的第六师团受过极其严格的训练。

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第六师团和成立于仙台的第二师团被并肩称为日本陆军中最强悍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因此,当“七七事变”爆发后,这支军队很快便被日军调入中国战场。

据战史记载,在1937年8月6日,第六师团参加了第一次侵华战斗,即永定河渡河作战。

而后,它又被当作尖刀部队,在平汉线上参加了保定作战,并一直打到了10月份的石家庄战役结束。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用兵重点是淞沪战场,因此部署在华北平原的兵力并不强大。

加上华北地形平坦,很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推进,所以第六师团在这里并未遇到伤筋动骨的恶仗。

不过,当淞沪战场陷入胶着状态,第六师团的好运气便消失了,尤其是著名的南京保卫战。

虽然战史记载说南京保卫战仅仅打了12天,但第六师团所遭受的战创却是从来没有过的。

原因之一,是它面对的对手亦是中国军队中极其强悍部队,即后来名列五大王牌之一、官兵约1.7万人且轻重机枪、迫击炮等一应俱全的第74军。

原因之二,是第74军的防御阵地将军山和牛首山地势险要且设有异常坚固的堡垒工事。

因此,当第六师团攻下这两座山头后,第13联队的副官马敏雄少佐颇有感触地说道,“牛首山战斗,打得异常艰难。山上的敌军,是我们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强的对手”。

其实,这场仗第六师团胜的还是较为轻松的,因为他们打的毕竟是没有飞机和重炮的中国军队。

随后爆发的太平洋战争就不同了。

单说盟军的制造工业就不是日本可以匹敌的。

因此,第六师团的最终下场和多数参战的日军师团一样,也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其残存的士兵,则躲进了丛林,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

但是,它的罪恶征战史是不会随着战争结束而被中国人民遗忘的,尤其最美抗日女兵成本华的两张照片重现人间。

这张照片是日军1938年5月30日发表的。在画报中,成本华一身战斗装束,齐耳的短发有些凌乱,宽大的皮带扣在跨上,裤子上还印着绑腿留下的痕迹。

在一幢木质老房子前,除了她,还有4个围在她身边的日本兵,正从不同角度打量着成本华。

现场还有两名中国人,一位老者身穿深色长衫,双手拢在袖中;一个高大的小伙子离她比较近,也在看着成本华。

拍摄这张照片的,是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之步兵第13联队。

当时,奉命策应徐州会战的他们刚刚打下和县。

因此,在照片上,日本兵随手标注了这么一则信息: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

那么,成本华属于哪支部队呢?

经过我国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走访调查,一位曾经在日本驻扎部队当过翻译的老人看过照片说,这是国军皖东地方部队第十纵队第二支队,东北人柏承君部下的服装。

同样在走访中,有位92岁的老人一眼认出了这是她的大姑子。也正是通过这位老人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员走访完和县的成氏老人后,知晓了成本华的祖上曾做过明朝正五品的“武德将军”。

遗憾的是,工作人员在检索相关资料时,通过比照当年参加战斗的日军兵东齐明的回忆录确定,成本华在不久后即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

回忆录说,“进入和县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女战士战死的景象。她的年纪约为二十二三岁的样子,袖章上有‘中国童子军’的字样。据说她是拿着抢勇敢地作战到最后一刻。”

不过,这位女英雄面对凶残的日军并未害怕,通过她另一张存世照片可以看到,虽然她的身后仍有四名手握屠刀的日本兵虎视眈眈,但她依然不惧怕。

面对日本记者的镜头时,其神态和上图一样从容。

据说,这张照片是临刑前的成本华主动要求拍摄的,而参与拍摄的日本老兵山下弘一后来称很后悔答应她,因为每次看见这张照片时,便会想起成本华就义前那不屑的眼神。

这,一直烙印在他的记忆中,几乎使他精神失常,纵然几度求助心理医生,却毫无见效。

也许,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地震撼日军,以至于后来日军特意在照片下备注了充满敬佩之意的信息:“昭和13年4月,在中国战场上俘获的中国军队女战士成本华,24岁。对于我军的审讯,她始终面露微笑毫无惧色,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国家。”

参考资料:《和县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