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師團成軍於明治維新時期,準確的日期是1888年5月14日。因爲在九州熊本縣編成且代號爲“明”,又被稱爲明兵團或熊本兵團。

作爲日本第一批成軍的近代化部隊,由九州精壯礦工組成的第六師團受過極其嚴格的訓練。

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就是第六師團和成立於仙台的第二師團被並肩稱爲日本陸軍中最強悍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因此,當“七七事變”爆發後,這支軍隊很快便被日軍調入中國戰場。

據戰史記載,在1937年8月6日,第六師團參加了第一次侵華戰鬥,即永定河渡河作戰。

而後,它又被當作尖刀部隊,在平漢線上參加了保定作戰,並一直打到了10月份的石家莊戰役結束。

由於當時中國政府的用兵重點是淞滬戰場,因此部署在華北平原的兵力並不強大。

加上華北地形平坦,很適合日軍機械化部隊推進,所以第六師團在這裏並未遇到傷筋動骨的惡仗。

不過,當淞滬戰場陷入膠着狀態,第六師團的好運氣便消失了,尤其是著名的南京保衛戰。

雖然戰史記載說南京保衛戰僅僅打了12天,但第六師團所遭受的戰創卻是從來沒有過的。

原因之一,是它面對的對手亦是中國軍隊中極其強悍部隊,即後來名列五大王牌之一、官兵約1.7萬人且輕重機槍、迫擊炮等一應俱全的第74軍。

原因之二,是第74軍的防禦陣地將軍山和牛首山地勢險要且設有異常堅固的堡壘工事。

因此,當第六師團攻下這兩座山頭後,第13聯隊的副官馬敏雄少佐頗有感觸地說道,“牛首山戰鬥,打得異常艱難。山上的敵軍,是我們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強的對手”。

其實,這場仗第六師團勝的還是較爲輕鬆的,因爲他們打的畢竟是沒有飛機和重炮的中國軍隊。

隨後爆發的太平洋戰爭就不同了。

單說盟軍的製造工業就不是日本可以匹敵的。

因此,第六師團的最終下場和多數參戰的日軍師團一樣,也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其殘存的士兵,則躲進了叢林,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

但是,它的罪惡征戰史是不會隨着戰爭結束而被中國人民遺忘的,尤其最美抗日女兵成本華的兩張照片重現人間。

這張照片是日軍1938年5月30日發表的。在畫報中,成本華一身戰鬥裝束,齊耳的短髮有些凌亂,寬大的皮帶扣在跨上,褲子上還印着綁腿留下的痕跡。

在一幢木質老房子前,除了她,還有4個圍在她身邊的日本兵,正從不同角度打量着成本華。

現場還有兩名中國人,一位老者身穿深色長衫,雙手攏在袖中;一個高大的小夥子離她比較近,也在看着成本華。

拍攝這張照片的,是日軍第六師團坂井支隊之步兵第13聯隊。

當時,奉命策應徐州會戰的他們剛剛打下和縣。

因此,在照片上,日本兵隨手標註了這麼一則信息:和縣城門上抓到的唯一敵軍士兵、女俘虜成本華。

那麼,成本華屬於哪支部隊呢?

經過我國工作人員堅持不懈的走訪調查,一位曾經在日本駐紮部隊當過翻譯的老人看過照片說,這是國軍皖東地方部隊第十縱隊第二支隊,東北人柏承君部下的服裝。

同樣在走訪中,有位92歲的老人一眼認出了這是她的大姑子。也正是通過這位老人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員走訪完和縣的成氏老人後,知曉了成本華的祖上曾做過明朝正五品的“武德將軍”。

遺憾的是,工作人員在檢索相關資料時,通過比照當年參加戰鬥的日軍兵東齊明的回憶錄確定,成本華在不久後即被日軍殘忍地殺害了。

回憶錄說,“進入和縣我們第一次見到了女戰士戰死的景象。她的年紀約爲二十二三歲的樣子,袖章上有‘中國童子軍’的字樣。據說她是拿着搶勇敢地作戰到最後一刻。”

不過,這位女英雄面對兇殘的日軍並未害怕,通過她另一張存世照片可以看到,雖然她的身後仍有四名手握屠刀的日本兵虎視眈眈,但她依然不懼怕。

面對日本記者的鏡頭時,其神態和上圖一樣從容。

據說,這張照片是臨刑前的成本華主動要求拍攝的,而參與拍攝的日本老兵山下弘一後來稱很後悔答應她,因爲每次看見這張照片時,便會想起成本華就義前那不屑的眼神。

這,一直烙印在他的記憶中,幾乎使他精神失常,縱然幾度求助心理醫生,卻毫無見效。

也許,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地震撼日軍,以至於後來日軍特意在照片下備註了充滿敬佩之意的信息:“昭和13年4月,在中國戰場上俘獲的中國軍隊女戰士成本華,24歲。對於我軍的審訊,她始終面露微笑毫無懼色,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國家。”

參考資料:《和縣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