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古代供民众游玩的场所不多,平民喜欢在市井乡野做小游戏,文人墨客则喜欢于风雅之处吟诗作赋。

至于那些上流人家,他们有一个不一样的“游戏”,那就是召“盲妓”。尽管社会经历了“废娼运动”,富家子弟仍然热衷于流连烟花之地,还逐步开发了“盲妓”。

这种习气影响深远,甚至还成为了古代“富二代”的闲暇潮流。

从字面来看,“盲妓”并不难理解,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盲人娼妓”。其实去青楼找艺妓已经是很多年的风气了,经过发展之后“盲妓”变为了最隐秘也最令人发指的衍生品。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个新奇的事物,在当时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龟鸨为赚钱毁“盲妓”双眼

细数古代才女,不少都是“名妓”出身,最好的例子就有李师师和柳如是。名妓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她们不仅不用签卖身契,甚至还可以自主挑选客人,只有名满天下的才子,才有幸能与名妓见上一面。

成为“盲妓”的女性不一定是盲人,有很多都是身体没有缺陷的正常女性。想要找到一名合适的“盲妓”并不容易,所以古代青楼为了赚钱故意将人弄瞎。

找不到真的盲人,老鸨就想出了歪主意。翻一翻《中华全国风俗志》,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盲妓”是怎样被“创造”的。

能被选为“盲妓”的女孩子一定是“秀丽婀娜之女”,歌舞和应酬培训同时进行。等到女孩长到十四、五岁,龟鸨毁其双目,再装上假眼,平时戴着墨色眼睛来掩饰。

将一个健康的人故意弄瞎,还要装假眼,这真的太残忍了。

官二代富二代痴迷“盲妓”

很多人会好奇,这种既残忍又难以启齿的行为,为什么会成为潮流呢?这就要讲一讲古代名妓刘元的故事了。

名妓的社会地位不低,有名气的名妓大多都有很高的傲气,就像是李师师身边都是名流大家,比如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还有大名鼎鼎的宋徽宗。

几位有名之士来找刘元,却被拒之门外,刘元还轻蔑地说了一句:“区区名士,能值几钱?”

名妓不好找,普通艺妓又没意思,更新奇的“盲妓”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召妓的文人墨客毕竟是少数,喜欢“盲妓”的大多数是财大气粗的官二代富二代,他们便把目光投向了“盲妓”。

“盲妓”以残忍淫逸为乐

富二代出大价钱买下意中“盲妓”,完全不把她们当人。如此淫逸的乐趣满足了人们扭曲变态的心理需求,跟风者越来越多。

根据古书记载,“盲妓”的“玩法”多种多样,大多都是残害妓女身体供人淫乐,不少女性只侍奉过客人一次就落下了很多病根,不仅眼睛瞎了,身体的其他残缺也很多。

到了最后,不仅仅是富二代喜欢“盲妓”,连更小门户的公子哥也都以此为乐,可以看出,“盲妓”已经在富人圈子里广为流传,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从明朝延续到了民国时期。

“盲妓”地位卑微处境凄凉

不同类型的娼妓,她们的社会处境千差万别,“盲妓”属于地位最低的一种。她们不能看,只能听和摸,连走路都要人扶着,别说自己独当一面了。

老鸨成了她们最依赖的人,所以只能一直被老鸨压迫。一些老鸨为了满足富绅们特殊的玩弄想法,一定会让“盲妓”先去侍奉,将她们完完全全当成了商品。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盲妓”是最野蛮的习气,成为了中国奇闻异事录中最阴暗又难以启齿的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