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前11月僅剩1040家、虧損170家,誰在殺死白酒規上企業?

“2020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618.36萬千升,同比下降10.26%,規模以上企業1040家,數量持續減少,虧損企業170家,虧損面達到16.35%,累計虧損13.81億元,增長64%。”

1月8日,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在“大國醬香 共創共享”國臺2021年千商賦能大會上,發佈瞭如上數據。他同時並表示,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減少,證明白酒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大,效益進一步向優勢產區和企業集中。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宋書玉發佈上述數據前夕,貴州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陸續發佈2020年度業績增長預告,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而相較於龍頭酒企的持續增長,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白酒規模以上企業正面臨着新的挑戰。

白酒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據宋書玉透露,2020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同比下滑10.26%,雖然較前三季度產量10.4%的下滑幅度略有回升,但明顯低於2019年同期0.5%的增速。

實際上,近年來,白酒行業產量已連續多年出現下滑。據《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預測,至“十三五”末,白酒行業預計完成產量750萬千升,同比“十二五”末下降43.0%。

在宋書玉看來,“十三五”期間,酒業發展特點鮮明,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逐年減少,行業集中趨勢明顯,產銷量基本呈現逐年下降趨勢,體現了市場供需關係和消費需求變化。

同時,產品銷售收入在中期實現V形反轉,單位產品銷售收入逐年增長,酒類產品市場溢價能力提升,利潤水平也逐漸提升,表現出酒業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體現了消費者追求健康和理性的消費訴求。

行業內外部環境變化之下,白酒行業正面臨增長挑戰。里斯戰略定位諮詢發佈的中國烈酒市場分析報告提出,未來五年,中國白酒整體消費量將延續基本持平略有下降態勢。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人均烈酒消費量爲4.34升,已經超過世界約3升的平均水平。

就在產銷量增長遭遇瓶頸的背景下,白酒行業集中度仍在不斷提升。宋書玉透露,目前酒行業產業利潤集中在頭部50家企業,在約4%的企業中,品牌集中度和產業利潤集中度均有大幅提高。

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僅在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貢酒6家企業營收佔比達83.28%,淨利潤佔比達83.19%,佔比較往年均有提高,凸顯了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貴州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發佈2020年業績預告當中,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速,除山西汾酒淨利潤增速高於2018年之外,均低於2018年、2019年水平,有分析認爲,這一增長速度“超出預期”。

據宋書玉透露,2020年1-11月,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5059.85億元,同比增長3.53%,累積實現利潤總額1312.07億元,同比增長8.96%。這也意味着,上述三家企業在圍繞更高質量發展做出調整與佈局,且面臨疫情衝擊之下,增速仍遙遙領先於行業平均水平。

越來越多規上企業正在消失

在演講中,宋書玉特別提及“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大幅下降”,這也意味着在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越來越多的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正在或已經出局。

實際上,這一現象已成爲行業近年來的“新常態”。

2017年,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爲1593家,到2018年減少至1445家,到2019年則進一步減少至1176家,而根據宋書玉披露,目前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只有1040家,其中還包括170家虧損企業。

另一方面,有消息顯示,茅臺集團提出了2025年2000億的收入目標;瀘州老窖提出國窖1573“十四五”銷售目標突破400億元;剛剛跨越百億的習酒則規劃,到“十四五”末力爭實現200億的銷售收入。

僅上述三家企業,銷售收入在“十四五”期間將增加約1500億,這些增量將對更多的二三線酒企形成新一輪擠壓。按照19家白酒上市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淨利潤總額分別爲2463.69億元、822.42億元,僅按照約10%的年增速來計算,預計到“十四五”末,營收、淨利潤總額將分別達到4500億、1500億。

在可預見的未來,隨着一二線名酒紛紛提出更高發展目標,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將繼續減少。

根據《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白酒行業“十四五”末預計銷售收入將達到8000億,利潤2000億。這也意味着,頭部白酒企業將壟斷約56%的市場份額以及近乎75%的利潤,較當前佔比均有大幅提高。

在不遠的未來,前50名的白酒企業業績將碾壓數以千計的尾部企業,“二八效應”愈加彰顯的背後,可以預見,不僅僅中小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而且將有更多越來越多規模以上企業成爲“規下企業”。

“活着才能見到下一個春天”

對於越來越多的二三線乃至中小白酒企業來講,“活着”成爲當下的首要目標。打造新品類、構築新場景、創新新表達,成爲“夾縫求生”的可能。

在很長一段時間,“年輕人不愛喝白酒”是全行業熱議的話題。而江小白的誕生,帶來了新的突圍路徑。以表達瓶爲切入點,通過清淡口感和時尚調性,創新飲酒場景,爲消費者提供一整套飲酒解決方案,並藉助新酒體創造新品類,新品類催生新品牌,江小白成爲酒行業適應年輕人飲酒需求的現象級品牌。

“在中國,與客戶和同事喝酒被看成是職場提升的重要因素”,英國著名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曾對中國消費者的飲酒習慣進行解讀,這也從另一層面體現了當下白酒消費場景仍亟待擴充。在這一方面,作爲白酒品質與價值新表達的酒莊經濟興起,構築酒類消費的新場景。

在宋書玉看來,酒莊將成爲未來白酒消費體驗的新場景,酒莊的特色將被消費者準確地品味到、感知到、觸摸到、體驗到,消費體驗多層次且豐富,同時實現一瓶酒向“N”瓶酒的價值轉化,這使酒莊發展和消費者體驗形成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白酒酒莊的興起,正如精釀啤酒在啤酒巨頭壟斷之下蓬勃發展一樣,成爲企業突出重圍的有效手段。在行業集中度高達85%、遠超白酒行業的啤酒行業中,值得借鑑的還有烏蘇啤酒。

上世紀80年代誕生於新疆的烏蘇啤酒,在很長一段時間陷入沉寂,最終被啤酒巨頭嘉士伯收購。面對啤酒巨頭的強勢競爭,烏蘇啤酒最終立足於高度啤酒這一品類特點,通過一系列創新表達,藉助社會化傳播一炮走紅,如今年銷售超過10億瓶,實現了徹底“翻盤”。

白酒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之下,中小酒企業轉型之路緊迫而重要,但這不意味着其將徹底消亡,通過打造新品類、構築新場景、創新新表達等方式,確立企業對於市場、消費者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不僅能夠“活着看到下一個春天”,而且可能在激烈競爭中成長爲“參天大樹”。

規上白酒企業持續減少,你怎麼看?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