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那么就要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接受相关农业部门认定,且颁布新型职业农民证书。那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什么条件呢?要怎么申报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

据介绍,山东将新型职业农民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评审权限全面下放至设区的市,由各市组建相应评审委员会。通知要求,各市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一步到位”直评高级职称。

对于评上职称的农民,不能船到码头、车到站,评上了职称就赋闲。对此,山东鼓励支持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农民合作社、创办家庭农场,对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资金项目安排、金融保险服务、用地用电保障、人才智力支撑、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省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吸纳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担任培训讲师,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怎么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井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但这三者往往是综合出现的,和传统的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是农业发展真正的未来所在,也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主力所在。

怎么才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能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群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我国高职、中职涉农专业毕业生;第二种是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的农民群体,但是对于种养殖业的规模有着一定的要求,并且要求年纪在16-55周岁, 拥有初中以上的文化。这两类群体在经过国家的培训之后,可以称为新型职业农民,并获得国家下发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具体到产业方面,比如拥有果园6亩以上、大棚蔬菜5亩以上、露地蔬菜10亩以上、经营冷库100吨以上、粮食30亩以上、苗木10亩以上、猪年存栏50头以上、牛存栏30头以上、羊存栏100头以上等,且年收入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以上。

评定“农民”职称后可以获取哪些福利?

通过初级职称评定,可以获得农民助理农艺师的称呼,并且一次性发放3000元补贴。通过中级制成的评定,可以获得农民农艺师的称呼,并且一次性发放5000元的补贴,钱虽然不多,但是这是对农民朋友种地的一种认可,从今以后,种地也将变为一种职业。

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般在教育部、农业部下属的涉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各级农广校以及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等机构实施,报名时间在每年的5-7月份,经过600学时的教学任务并通过考核后就可以拿到证书。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后,国家会有着一定的补贴,还能够享受到各类国家支持的政策优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还可以向农业专家进行请教。

相信随着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的开展,更多的农民都会留在家乡,成为专业的农民,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不但获得了尊重,还有补贴可以拿。

你对于农民也开始“职称”评定怎么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