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爲新型職業農民,那麼就要參加農業技能培訓,接受相關農業部門認定,且頒佈新型職業農民證書。那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需要什麼條件呢?要怎麼申報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

據介紹,山東將新型職業農民正高級和副高級職稱評審權限全面下放至設區的市,由各市組建相應評審委員會。通知要求,各市要探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高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對業績顯著、貢獻突出的新型職業農民,可“一步到位”直評高級職稱。

對於評上職稱的農民,不能船到碼頭、車到站,評上了職稱就賦閒。對此,山東鼓勵支持取得職稱的新型職業農民領辦農民合作社、創辦家庭農場,對新型職業農民領辦創辦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在資金項目安排、金融保險服務、用地用電保障、人才智力支撐、學習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省鄉村振興繼續教育基地吸納取得職稱的新型職業農民擔任培訓講師,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

什麼是新型職業農民?

什麼是新型職業農民?怎麼成爲新型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爲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井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新型職業農民分爲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但這三者往往是綜合出現的,和傳統的農民相比,新型職業農民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是農業發展真正的未來所在,也是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生態農業、智慧農業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發展模式的主力所在。

怎麼才能成爲新型職業農民?

能夠成爲新型職業農民的人羣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我國高職、中職涉農專業畢業生;第二種是從事種植業或養殖業的農民羣體,但是對於種養殖業的規模有着一定的要求,並且要求年紀在16-55週歲, 擁有初中以上的文化。這兩類羣體在經過國家的培訓之後,可以稱爲新型職業農民,並獲得國家下發的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

具體到產業方面,比如擁有果園6畝以上、大棚蔬菜5畝以上、露地蔬菜10畝以上、經營冷庫100噸以上、糧食30畝以上、苗木10畝以上、豬年存欄50頭以上、牛存欄30頭以上、羊存欄100頭以上等,且年收入是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倍以上。

評定“農民”職稱後可以獲取哪些福利?

通過初級職稱評定,可以獲得農民助理農藝師的稱呼,並且一次性發放3000元補貼。通過中級製成的評定,可以獲得農民農藝師的稱呼,並且一次性發放5000元的補貼,錢雖然不多,但是這是對農民朋友種地的一種認可,從今以後,種地也將變爲一種職業。

我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一般在教育部、農業部下屬的涉農高職院校、中職學校、各級農廣校以及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培訓學校等機構實施,報名時間在每年的5-7月份,經過600學時的教學任務並通過考覈後就可以拿到證書。成爲新型職業農民後,國家會有着一定的補貼,還能夠享受到各類國家支持的政策優待,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還可以向農業專家進行請教。

相信隨着農民職稱評定工作的開展,更多的農民都會留在家鄉,成爲專業的農民,爲家鄉發展做出貢獻,這對於農民來說是個好消息,不但獲得了尊重,還有補貼可以拿。

你對於農民也開始“職稱”評定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