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璀璨的歲月,再榮耀的人生,也許在發生的那一刻讓人記憶深刻,但當翻過前篇時,一切又歸於安靜,甚至寥落。這用來形容盛極一時的盛家,也許是最合適的。若要問起清朝的“有錢人”是誰,南方人可能會提到胡雪巖,而北方人沒準會想到喬致庸。

這二位是不折不扣的商人,還和慈禧能扯上了關係,但是,若論及家產估計都拼不過盛家。

志在匡時,堅韌任事,才識敏瞻,堪資大用。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李鴻章評盛宣懷

盛家鼎盛期的開創者盛宣懷,因其家父和李鴻章有交情,故而秀才出身的盛宣懷入其幕府。由於是李鴻章在抓洋務工作,從而給了盛宣懷極好的機會,自此開啓了人生巔峯。如果去檢索盛宣懷的生平事蹟,就會發現他有很多頂“中國第一”的帽子。

如:開辦第一個民營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家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而正是輪船招商局的運作,讓盛宣懷成了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此後,盛宣懷很快進入礦業,創辦了中國勘礦總公司。後來,和漢陽鐵廠及大冶鐵礦合併,成立了中國第一家鋼鐵煤聯合企業。

當時中國的股份制企業,基本都是“官督商辦”,包括礦業。而後來的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性質則變爲了“完全商辦”,總經理就是盛宣懷。再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讓後人對盛宣懷的評價多少帶了些糾結。就如漢冶萍公司,有人說盛宣懷是利用國家資源謀自己的福利。

在當時,盛宣懷先是用漢冶萍公司向日本借款,大部分錢轉入南京政府,然後,以漢冶萍公司的全部資產做抵押,和日本相關方簽訂了五個合同,等於是將漢冶萍公司的經營管理權全部讓出。

當然,一個時代的人物,自然都逃不了那個時代的大環境,盛宣懷雖生於一個亂世年代,但是,他碰上了清政府努力自救的好時期。雖然洋務運動並沒有讓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但卻給了盛宣懷一展拳腳的大舞臺,而且讓他收穫頗豐。

盛宣懷很早就開始涉及慈善活動了,早於1871年畿輔大水,其父親捐衣捐食,由他運往天津發放。而盛宣懷後來熱衷於教育及慈善事業應是有着家庭環境影響的。在他所涉及的“行業”中,電報(電訊業)可以說是他的“最愛”。甚至於,後來不惜挪用海關的錢糧來接濟電報事業,在多方求情下居然還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不少後人會探尋盛宣懷是如何“發跡”的,這裏就舉了一個小小的例子。

盛宣懷一度在上海督辦紡織業,後開辦華盛紡織總廠,名義上自然還是那一套,官督商辦或者官商合辦。而盛宣懷這樣做的用意,是來控制其它紗廠。

要知道,商業生產有個內在的生態鏈,從原料到成品銷售。而盛宣懷很是聰明,卡住了其中一個環節,自然掌握了主動,不愁沒有錢。

不過,盛宣懷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風順。李鴻章去世後,他成了清政府郵傳部尚書。這時,英美德法四個國家的銀行組團逼着清政府還貸款。

都知道,清政府從1840年以後,就是要不停地往外掏銀子,最後沒錢了就借錢還。而此時,盛宣懷就提議了,要不將鐵路收回?

這哪是“鐵路國有”那麼簡單,四川民衆自然識破了清政府的用心。當盛宣懷給四川總督的電文被公佈後,保路運動爆發了。於是,盛宣懷又提議,發兵鎮壓。這些保路同志會的成員爲抗議清政府的無恥做法,就到四川總督府請願,但卻遭到了槍擊,死亡人數達20多人。

更重要的是,這場保路運動的影響很大,不僅引發了武昌起義,還成了辛亥革命的開端。而這時,大勢已去的清政府居然還要給自己找了個“替罪羊”將盛宣懷流放大連,不過人家卻跑到日本神戶避難去了。再回來時,則是用漢冶萍公司給南京政府遞人情,刷自己的好感。

當時的盛宣懷可是極得慈禧的喜愛,最終官至二品。雖然,盛宣懷很重視社會關係的培養,但畢竟時過境遷,再看到他一手創辦的那些“中國第一”時,依然暗淡了不少。

即便如此,盛宣懷所創立的那些企業,比如:電報局,到後來更是成了慈善組織,屢屢捐錢義賑。因爲,那時上海的廣仁堂是盛宣懷一手創辦的,但卻沒有官方的經費來源,因此,盛宣懷主持的那些企業自然成了“贊助商”,這些事情想想也是蠻有意思的。

後人會感慨盛家的沒落,偌大的一個家業,居然現在看不到任何痕跡。就連盛家的祠堂,也早沒了光鮮的模樣,似乎隨着盛宣懷故事的落幕黯淡了。這其實並不奇怪,再對比看看那些被後人銘記的人物,幾乎都離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心爲國”。雖然,盛宣懷的個人貢獻很多,但是,在民衆看來卻似乎還差了些什麼。

中華民國五年,盛宣懷在上海病逝,他遺囑將其家產的一半,捐贈爲慈善基金。莊夫人爲他辦了極其盛大的葬禮,轟動上海,耗資30萬兩白銀,送葬隊伍從斜橋弄(吳江路)一直排到外灘,爲此租界當局進行了交通管制。

參考資料:

【《盛宣懷傳》、《龍溪盛氏宗譜》、《盛宣懷與中國近代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