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農村的發展,面臨“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兩大趨勢。

城鄉融合,不是消滅農村;鄉村振興,不是大拆大建。

這就需要,“實用性”村莊規劃設計,賦能農村未來的發展方向。

“實用性”村莊規劃設計,如何來操作?

百萬自然村落,多數分佈在山河大川的各個角落,過於分散,呈分佈式的形態。大致可以分爲:

1、大都市郊區的城鄉融合型村莊,依託大都市圈、城市羣的綜合資源要素輻射帶動發展,開展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規劃一些業態發展。

2、產業集聚羣帶的村莊,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農村,早已工業化了,二三產業繁榮發展。尤其,以“產業”爲主的特色小鎮,在江浙一帶,比較典型。

3、文旅資源豐富地區的村莊,本身具有得天獨厚的特色資源支撐,依託資源稟賦的巨大內生吸引力,通過有效的策劃、規劃設計手法,包裝打造成文旅景點、旅遊重點村落等,雲貴川一帶,就比較有優勢。

4、偏遠、普通、廉價的村莊,大多數農村,都是這樣。交通不便、不適合長期定居、基礎建設缺失,服務配套跟不上,不利於統一建設農村基礎配套設施,投資量又巨大,可塑性也不強,中西部地區是重點關注區域。這種,只能集中資源,多村共建中心村,輻射周邊自然村落。

綜上所述,這幾類村莊,面對不確定事件衝擊時,是否有可持續的適應和應變能力?結合時下的新模式、新科技發展,如何重構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理想發展模型,增強村莊內生髮展的韌性?

振興農村,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1、加強村莊規劃管理

要堅持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加強與城鄉、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規劃銜接,不斷完善鄉村振興政策規劃體系,強化規劃實施,將村莊規劃納入村規民約,一經批准,堅決嚴格執行。

2、推進農村垃圾綜合治理

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體系,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重點排查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垃圾上山下鄉等問題,摸清實情,建好臺賬,實現村莊周邊無垃圾積存、街頭巷尾乾淨通暢、房前屋後整齊清潔。要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方式,總結推廣分類收集的經驗模式。

3、建立改廁管護長效機制

實現農村無害化廁所全覆蓋,要把後續管護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探索符合各地實際的管護方式,可以建立農廁服務組織,或依託城鄉環衛一體化,開展維修清運服務,下力氣解決好維修維護、糞液收運、資源化利用等問題,積極推進改廁和生活污水治理一體化,確保好事辦好、羣衆受益、羣衆滿意。

4、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環境整治的最大短板之一。要編制實施縣域農村生活污水專項規劃,合理確定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的佈局規模、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域的村莊,優先解決污水治理問題。加強農村河湖生態環境的保護,嚴格鄉村污水排放管理,將其納入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任務。

5、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以農村“七改”工程爲主線,重點加強農村飲水安全、鄉村道路、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避免重複建設,勞民傷財。實施村莊清潔行動,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衛生,集中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等問題。加快供水管網設施建設,推進城區供水管網向城郊村延伸,確保飲水安全覆蓋率達到100%。推進村莊綠化、亮化,提升村莊綠化覆蓋率、公共照明使用率。

“實用性”村莊規劃設計,必須跨界融合,側重強落地性

農村,單一、平庸的(農業規劃、旅遊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產業規劃等)規劃思路,難以適應,目前的需求。導致,大多數地區的農村在城鄉融合化改造中呈現出規劃模式化、功能簡單化、特色模糊化、景觀(面貌)單一化的規劃結構。必須,多規合一、找準定位,操控全盤,採取跨界融合的思路,給農村發展尋找更多的理由,側重強落地性。

策劃上:追求極致,瞄準優質、可塑性強的村莊,尋找特點,包裝提升成爲賣點,顛覆的創意,建設爲爆點,形成品牌,打造成獨立的“IP"鄉村。然後,靠"IP"來帶產業(農林牧副漁)等,一二三產業融合來發展。

規劃上:保持農村特色、民俗風貌、獨立性的差異化前提下,國土空間規劃、旅遊規劃、產業規劃、組織規劃、鄉村治理體系規劃,要同步進行,綜合現代信息技術的集成運用,數字化、智能化的滲透到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給農村注入“方案定製化、產業規模化、旅居生態化、管理數字化”的規劃結構。

設計上:建築技術,涉及整體空間、建築佈局和風格,將文化融入建築,營造建築風貌特色;也涉及建築質量和工匠精神;環境風貌,不僅需要有創意的大地景觀,將藝術融入農村風貌建設,還要有土壤修復、水環境治理、生態景觀營造等。

通過以上,跨界融合的策劃、規劃設計手法,通過新興技術的加持打造,才能讓偏遠、普遍、廉價的農村,永續發展,構建新功能,打造新產業,形成具有內生韌性,能夠應變未來的鄉村發展模式。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地,開展鄉村建設運動,是爲了提升農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而不是強迫“上樓”,排斥農民、破壞農村形態,因而,要關注農民的多元需求。鄉村建設,不是破壞農村、折騰農村,只有尊重和依靠農民,文化才能傳承,產業才能興旺,治理纔能有效。自然村莊,才能開枝散葉,永續發展。

文 / 李國民 / 跨界融合策劃人 / 三農觀察員 專注文旅、農旅、康養等項目的前期策劃、規劃設計!

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請關注“唯美鄉村”微信公衆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