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这种文体大概在五年级,五年级有个单元专门学习说明文,学生分别学习了《太阳》和《松鼠》这两篇课文。学生学习完说明文后,当然要做相关的训练来巩固知识啦,那么小学生应该怎么去阅读和分析说明文呢?接下来就由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去学习学习。

说明文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对象,例如《太阳》的说明对象是太阳,《松鼠》的说明对象是松鼠,通常说明对象都十分明显,学生把握起来没什么难度。除了把握说明对象,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我们理解分析文章的突破口。说明文的文章结构比较简单,层次也分明,我们通常可以在文章的中心句找到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如果中心句没有,我们也可以尝试在过渡句或者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来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上面提到,说明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通过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更好地掌握文章要领。说明文也会有说明顺序,一般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会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有所不同。比较常见的说明顺序有: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有时因为写作需要,一篇文章可以同时使用多种说明顺序,就如《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它的说明顺序就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也有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把握文章到底使用了哪些说明顺序呢?不同的说明顺序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一定标志,阅读说明文时,就要抓住具有标志作用的词语,如果你发现文章有明显表示时间顺序的词,那就能证明这篇文章使用了时间顺序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文体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使用了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做诠释、摹状貌、配图表等。使用说明方法的目的是让文章表达更具体、准确,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较好的理解。在阅读说明文前,建议大家先将说明方法的定义了解一遍,并且知道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就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

学习完说明文后,老师还会让同学们做一些练习,同学们可能会遇到这样一道题:请问某某词(限制性词语)能不能删掉?首先同学们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能删/不能删),接着再谈原因:原来的词具有……的意思,具有……的作用,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会变成……的意思,这样的表达就不准确,偏离事实。以上回答都是一些套路模板,大家遇到这种题,也可以模仿着写。

相信阅读完以上内容后,同学们对阅读分析说明文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如果觉得有用,可以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本文编辑:小鱼干

(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