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李詩韻

2019年,27歲的女孩劉明樂通過社交平臺結識了馮雨澤,當時她一度認爲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但僅過去幾個月,她卻成爲了一名“反網絡詐騙聯盟者”。

在兩性關係中,有這麼一羣人自稱爲“豬”,另一方對應的是“屠夫”。以網戀交友的形式建立親密關係,俗稱“養豬”。再通過放長線誘導虛假投資理財,稱爲“做局”。“豬”養得越久,詐騙得越狠。而經歷一場愛情“殺豬盤”,往往落得人財兩空。

不完美的“豬”

一年多前,囿於職業崗位以及城市限制沒有很好交友環境,單身了一段時間的劉明樂希望藉助網絡交友的方式擴大朋友圈,因此她在某知名婚戀網站上認識了馮雨澤。兩人通過婚戀軟件正常交流感覺還不錯後,馮以微信交流更及時和方便爲由提出加好友。

“其實一開始我也是有提防心的”,劉明樂多次強調,但馮的攻略讓她一步步陷入其中。在兩人聊天過程中,馮會根據劉透露的擇偶標準“對症下藥”,包括每日噓寒問暖、在朋友圈發一些工作動態、曬曬小時候照片等,讓她覺得對方似乎就是那個真命天子。

在劉明樂眼裏,馮是一個有過失敗感情經歷的“可憐人”,也是一個會投資的“成功生意人”。兩人交流中,馮總是有意無意提到自己在網絡平臺上投資賺了多少錢。在某次聊天中,馮稱想和她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那就是帶她賺錢。“當時我內心有些拒絕,但他會以‘是不是不信任我’爲由,給我反覆施壓”。

一開始,劉明樂只需要投入幾百塊,馮便帶她賺了六百多塊併成功提現。隨後馮雨澤提到平臺近日有領彩金活動,讓劉明樂投入三萬塊,自己投入五萬二,再多賺一點。“我身背房貸,承認自己確實想多賺點,因此聽信了他的話,往平臺投入了上萬”,這一次,劉明樂全虧了。

此時,馮雨澤在言語中表現出十分愧疚,並對該筆投資失敗一事感到抱歉。劉明樂曾提出希望兩人能見一面,但對方以“沒臉見人”、出差或沒空等理由推脫,勢必要把錢贏回來才見面。劉明樂表示自己實在沒錢了,“他就勸我可以去借唄、京東等平臺借錢。並稱這種行爲是‘借錢生錢、借雞生蛋’,還說我格局太小了”。

出於想見面和扭虧爲盈的心態,劉明樂從網貸平臺借了數萬元投入。此時“投資平臺”顯示,她盈利數突破了十萬,馮卻乘機表示繼續充值可以獲得更多彩金,而且可以進入“更高階的房間”。隨後,她又通過信用卡借出了十餘萬,最終的結果是“全部虧損”。

已經負債接近60萬的劉明樂表示自己無法繼續了,但她這次未得到絲毫安慰,還發現馮失聯了。最終,她選擇了報警,並且把自己名下房產出售,向父母借了錢,慢慢把欠債還上。

完美的“屠夫”

劉明樂的經歷並非孤例,再如受害人李青自述,2018年在探探上認識了名爲張皓的人。“他把自己包裝成成功人士,自稱做金融,開着瑪莎拉蒂。在濟南、廣州都有房產。裝作沒有姿態地相處,各種討好和套路”。

李青隨後也陷入了與劉明樂類似的遭遇,張皓開始分享他掙錢的方法,拿感情做誘騙,讓李青先後投入近20萬在一個所謂的騰訊旗下官方平臺中。實際上,這個“張皓”屬於菲律賓馬尼拉做“殺豬盤”賭博詐騙團伙中的一員。

在這樣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受害者或許並不是完美的,但“屠夫”一定是完美的,這一切不過都是精心包裝後的人設而已。現在回過頭來看,劉明樂會覺得這場騙局伎倆很拙劣。有時受害者以爲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人,殊不知他身後可能隱藏的是成熟的犯罪團伙。

很早之前,在網絡上就流傳着一份具體的“殺豬盤詐騙流程”,分爲找豬、養豬以及殺豬三個步驟。“找豬”流程中,需要確定目標畫像和平臺。在養豬過程中,詐騙團伙會進行自我包裝,一般塑造成身心健康、事業有成、渴望愛情以及體貼有愛的形象,對受害人採取製造認識、撩撥、確定關係等措施。最後,在技術支持、設套放血、誘導刪除證據、拉黑刪除、換賬號等舉措下完成“殺豬”。

“愛情殺豬盤”並非新鮮事,拆解開其實是典型的“電信詐騙”,以戀愛爲目的,利用虛假投資理財交易平臺,侵吞受害人的金錢。但爲何這樣的騙局就是屢禁不止?

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陳文明律師向新浪財經解釋稱,打擊該類犯罪案件難度大,主要和該類詐騙的自身特點有關,包括詐騙手段不斷翻新;犯罪活動的蔓延性比較大,發展很迅速;團伙作案,反偵查能力非常強;跨國跨境犯罪比較突出。“在追查線索、調查取證、控制贓款、抓捕疑犯以及工作協調上都有一定難度。”

請學會給自己發糖

這樣的難度,受害人並非不知。被騙數月後的劉明樂,在社交平臺開設了賬號,成爲了一名“反網絡詐騙聯盟者”。她通過語音視頻方式,記錄了自己完整的“被殺豬”過程,並進行分析和反思。在評論裏,她會這樣勸告那些猶豫是否報警、質疑報警作用的受害人,“報警不一定能追回(錢),但是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翻閱評論可以看到,和她有相似經歷的受害者不在少數,但像她一樣得到家人支持成功還債,並恢復到正常生活的並不多。更多的受害者面臨的是家人朋友的不理解,陌生人的嘲諷以及與收入不匹配的大額負債。除此以外,她們還有可能被“二次詐騙”團伙盯上,以幫忙追回損失錢財爲名再次被騙。在這樣的情況下,她們一邊爲籌錢還債發愁,另一邊深陷在被騙痛苦、自責以及害怕的複雜情緒中。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類似以“互相交往”、“網戀”實施的金融詐騙案舉報者中,男女比例接近一半。2020年,此類詐騙舉報者中男性佔比31%,女性佔比達69%。公安機關根據大數據統計分析,受害羣體呈年輕化,主要集中在20-29歲。

在普通人眼裏,這些受害者容易被貼上“愚蠢”、“傻”以及“貪婪”等標籤,而在槿裏心理創始人徐力看來,“缺愛以及低自尊”纔是她們比較大的共性。

徐力向新浪財經分析稱,從報道中可以知道,幾乎每個受害人,都有一個心酸的故事。一直被忽略、不被認可、不被重視的長大,終於發現了一個可以給到自己重視,給到自己溫暖的可能,人生燃起了極大的希望。不太鼓勵自信的成長氛圍,還會讓受害者不敢拒絕,一再地討好對方,最終被騙。

從情感角度,徐力建議每個人可以先學會取悅和照顧自己,給自己“發糖”。此外,可以積累積極評價,提升自我價值感。例如在工作生活中,每得到一個他人的認可,或者自己覺得有突破的事情,都記錄下來。“當你對自己評價提高了,你也有了給別人糖果的能力。”

而從法律角度,陳文明律師建議主要還是增強防範意識,樹立正確的理財觀點和價值觀,杜絕“低投資、高回報”心理。做到四個不:不被暫時的高利率迷惑雙眼;不輕信互聯網平臺上陌生人發佈的薦股、釋放內幕消息之類的信息;不輕易下載陌生人推薦的無法驗證是否合法合規的理財平臺;不向陌生的對公和個人賬號匯款轉賬。“遭遇了類似詐騙,發現後及時報警並且蒐集好證據,不要抱着僥倖心理繼續投入資金進入平臺。”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像劉明樂一樣在社交平臺說出自己遇到的“被殺豬”經歷,一些不敢向家人朋友袒露現狀的受害人在平臺中互相安慰取暖。更有人每天滾動更新與“屠夫”慣用的照片、套路以及話術有關的帖子,希望看到的人能徹底遠離“愛情殺豬盤”。

“人總是低估自己的慾望,高估對慾望的掌控力,這就是人性”,劉明樂在分享的帖子中以這句話告誡過去的自己,同時也在告誡着潛在的下一個受害者。

(注:文中劉明樂、馮雨澤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