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1月9日主題爲“大變局和雙循環”的2021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前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發表演講表示,“前兩年我就說過,把錢花光,爲國爭光。愛國主義怎麼愛呢?很簡單,花錢就是最好的愛國方式;現在到了內循環這個概念上來說,我還是那個觀點,只要消費能夠強勁增長,中國經濟在未來它的動力就會源源不斷。” 被廣泛流傳爲:花錢就是最好的愛國方式,甚至被歸結爲“把錢花光爲國爭光”。

金融學子丁暉質疑到:有經濟學家鼓吹讓國民開始三胎,花錢就是愛國,這是典型的站着說話不腰疼。有媒體認爲,前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花錢是最好的愛國方式,“把錢花光,爲國爭光” 我也想啊,只是實力不允許啊。孔方財經直接指出:高喊“把錢花光就是愛國”那位經濟學家,你花光錢了嗎?

如何看待經濟學家提出的“花錢就是最好的愛國方式”和 “把錢花光爲國爭光”?主要應該從三個方面分析:

第一個方面,如果花錢是爲國爭光僅僅是指要啓動消費、強化消費對經濟的作用、制定更有利於消費的經濟政策,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仍然處於低級消費的層面,並不是經濟內循環爲主的應有之義

消費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當然是不容低估和忽視,畢竟曾經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消費是三大因素之一。疫情以後我國經濟之所以恢復和發展的快,我國的經濟發展三駕馬車全面恢復正常,特別是消費增長8月份轉“正”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因此,如果這位經濟學家提出的“花錢就是最好的愛國方式”是指推動我國消費政策的有效性,特別是在目前我國強化經濟內循環的大背景下,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持無疑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林採宜演講時表示,“內循環不是無源之水,內循環本來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只要消費能夠強勁增長,中國經濟在未來它的動力就會源源不斷。“現在到了內循環這個概念上來說,只要消費能夠強勁增長,中國經濟在未來它的動力就會源源不斷。”

不能說這樣的觀點完全錯誤,從社會消費情況看,在以我國經濟內循環的爲主的國際國內雙循環的大背景下,我國社會消費的啓動和動力對我國經濟的全面復甦至關重要。但如果我們稍加對內循環的分析研究,我們仍然發現這位經濟學家對內循環的認識過於低級和狹隘了。

黃奇帆對新形勢下以內循環爲主的意義可以看出一些價值,他認爲內循環爲主的意義有:一是有利於提高我國產業鏈的含金量,促進高質量發展;二是以內循環爲主還有利於增強價值鏈的韌性,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三是以內循環爲主還有利於促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四是還有利於推動我國增加進口,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可見,即使在強化我國經濟以內循環爲主的大態勢下,並不是簡單地在現有層次上擴大消費,而是提升消費的層級和如何通過消費推動產業的升級和產業鏈的含金量,並不是簡單的低層次消費的持續和非理性的擴大。

第二個方面,如果花錢是爲國爭光僅僅是指加快我國消費產業建設、爲大衆消費提供更有利的消費環境和消費場景,應該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花錢爲國爭光之所以受到廣泛的質疑,根本的原因在於人們的關注點僅僅在於花錢上,而對如何賺錢?如何花錢?如何讓錢花得更有意義卻涉及的不多,甚至說衝擊力不大。

居民消費同政府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四大部分共同構成了整個國民經濟,而且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佔了相當大的部分。居民消費增長相對緩慢給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挑戰,擴大居民消費具有顯著的經濟增長效應。

近幾年來,隨着國際形勢和國際貿易的多變,我國將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心轉移到內需即消費需求上,擴大和激活消費成爲我國經濟增長和提升發展活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通過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化解擴大居民消費的主要制約因素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局面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客觀要求。居民消費對於國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決定性的作用,國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取決於消費水平的高低。

但擴大消費並不簡單的是在現有消費水平上的重複消費,更應該通過消費政策的制訂提升消費水平、通過提升經濟活力創造新的消費能力、通過爲大衆消費提供更有利的消費環境和消費場景讓大衆有錢花、願意花和花得值,這纔是根本。片面的鼓勵大衆消費而不強調消費升級和消費水平的提升是不智的,起碼並不是對大衆消費負責任的態度。

曾經我們被人認爲進入了“一口榨菜一口二鍋頭,騎着摩拜遛一遛,購物用‘9塊9包郵’……”的消費降級時代。更有人認爲,這映射的問題是老百姓沒有錢了不得不購買和消費低價商品,於是人們驚呼:消費降級了!但消費降級並不是消費升級的對立面,而是在消費升級達到一定程度後降對消費的價格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提出價格的合理性迴歸的同時對商品和服務的品質提高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經濟內循環爲主的大背景下,2020年我國的“新消費”受政策支持,明確加快在線服務新型業態建設。在消費刺激政策中明確“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及在擴大有效投資中提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2021年我國促消費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提高消費能力,包括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羣體等;二是提高消費意願,通過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減輕居民的後顧之憂;三是改善消費環境,包括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提升傳統消費能級,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搭建消費升級平臺,優化流通網絡佈局,培育壯大流通主體等。

因此,將擴大和提升消費的政策簡單的將錢花光是膚淺的,而更應該在有錢花、願意花、會花錢、花得值上下功夫。

第三個方面,如果花錢是爲國爭光是鼓勵大家錢花光,甚至鼓勵過度消費、借貸消費,那麼,是應該受到廣泛質疑的

我們處於一個消費的時代,一個以體驗經濟爲主要特徵的體驗式消費時代,一個讓人眼花繚亂的多元化消費的時代,一個到處都是奢侈品的高消費氾濫的時代。

國人消費能力強,說明我們有錢。但我們真的有錢嗎?有錢就有消費能力嗎?卻不見得。

現實上,我國確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過度消費的現象,甚至有的人提出是 “自殺式”消費,你也許不知道這些人爲什麼會“自殺式”消費,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自殺式”消費的後果。比如過於依賴於信用卡額度和提高信用卡額度而淪爲信用卡過度依賴症;有的超過自己的經濟能力而過度借款,有的甚至是大量進行民間借貸和高利貸,有的面對自己無力承擔的借款一味地抵賴,雖然在人生中還有很長的距離,但是在經濟上已經走向了盡頭。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消費攀比的因素,有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未來收入水平,有的是盲目消費、誇張式消費。

而如果按照專家所說的把錢花光爲國爭光,那麼,無疑會助長過度消費甚至是自殺式消費,會給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的後果。

去年以來,我國的提升消費和促進消費的同時,實際上一直在政策上抑制過度消費、倡導理性消費,並不是爲了消費而消費。

2020年7月17日,銀保監會正式公佈《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要求,單戶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應當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到期一次性還本的,授信期限不超過一年。無論是從貸款金額、授信年限等方面都進行了從嚴約束。

2020年12月29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佈2020年第六期風險提示,直指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並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消費不僅僅關係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以經濟內循環爲主的未來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消費更是關係到千家萬戶,如何正確的消費?如何積極的消費?如何理性的消費?非常重要。消費不是簡單的花錢,更不是將錢花光。(麒鑑)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