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毫無疑問是唐朝,而唐朝最鼎盛的時期非唐玄宗開元年間莫屬。唐玄宗李隆基執政時成就了這一盛世,也讓他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李隆基能夠登基稱帝也是經歷了一番波折的。這裏面不僅僅有政敵太平公主的反對,在身份和地位上也遭到很多人的質疑。尤其是其庶出的地位,成爲其登上皇位的阻礙。好在他的大哥李憲深明大義,做出了最具政治智慧的選擇,主動將太子位讓給李隆基。這不但平息了皇族內部皇儲之爭的風波,還讓李隆基得到皇族的支持,爲登基稱帝奠定了基礎。

唐玄宗李隆基並不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而是庶出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德妃竇氏。雖然在武則天時期李隆基被立爲唐高宗長子李弘的嗣子,但在競爭皇儲的資格上並沒有絕對的優勢。按照唐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最具有皇儲競爭力的是嫡長子李成器,也就是後來的讓皇帝李憲。李憲在唐高宗年間便被封爲永平郡王,李旦第一次當皇帝時,他又被立爲皇太子,當時只有六歲。武則天稱帝后,李旦被降爲皇嗣子,而李憲則被立爲皇孫。後來唐中宗李顯復位,封李憲爲蔡王,任命爲員外宗正卿。

從李憲的這些人生經歷來看,他在唐朝皇族內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同輩之中一直排名前列,尤其是在李旦的兒子裏面,向來是被當作繼承人培養的。不論是幼年的皇太子經歷,還是後來擔任宗正卿的職務,都代表了他在皇族中的地位非同凡響。可以說從皇族資歷上來考慮,李隆基除了李弘嗣子的身份外,並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地方。然而李隆基卻是唐隆政變的主要發起人,在平定韋后之亂中立下大功。正是他聯合皇帝親軍萬騎中的將領李仙鳧、葛福順、陳玄禮等人,誅殺韋后黨羽,奪取羽林軍兵權,才結束了唐中宗去世後的亂局。

因此在唐睿宗李旦復位後,對於皇太子的人選出現了很大的猶豫。一方面是因爲唐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讓當時爲宋王的李憲有絕對的皇儲地位。另一方是因爲平定韋后之亂的功績,和統領羽林軍兵權的地位,讓李隆基在皇子之中勢力最大。而且李隆基還是李旦長兄李弘的嗣子,這就有了與李憲競爭太子位的資格。所以很多大臣都力推李憲爲皇太子,尤其是李隆基的政敵太平公主。然而在太子位的競爭上,李憲卻沒有表現出志在必地的強勢態度,反而主動提出將太子位讓給李隆基,這讓李旦和整個朝廷感到非常意外。

李憲對此的解釋是,“儲副者,天下之公器也,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若失其時,海內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請。”在李憲的堅持下,再加上李隆基的部下力推,最終李旦立李隆基爲皇太子。雖然李隆基也上表推辭,但沒有影響大局,他順利登上皇太子之位。

從當時的政治局面來看,李憲辭讓皇太子之位,可以說是最具政治智慧的選擇,也是爲了唐朝做出的犧牲。這不是某些陰謀家所說的被李隆基的權勢所逼,而是爲了穩定朝廷大局而做出的抉擇。這個抉擇不只是有利於李隆基登基稱帝,更是爲後來平定太平公主之亂和成就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李旦重登皇位後,朝廷的大局非常不穩定。雖然很多大臣力推李憲爲皇太子,可實際上是在包藏禍心。當時在朝廷中勢力最大的並不是李旦一系,李隆基雖然統領羽林軍,卻不是根深蒂固,朝廷中最大的勢力實際上是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在平定韋后之亂的唐隆政變中,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是最大的功臣。李隆基在事後掌控的皇帝親軍萬騎和羽林軍的兵權,而太平公主則吸納了韋后、武氏等家族敗亡後的殘餘勢力,成爲朝廷中最大的政治派系。而太平公主向來野心勃勃,在武則天時候就謀求皇太女之位,此時更是直接對皇位產生了覬覦。

太平公主推動朝中擁立李憲爲皇太子,其目的就是爲了挑動李憲和李隆基兄弟相爭。這兩人都是李旦麾下勢力最大的皇子,尤其是掌握兵權對李隆基,更是對太平公主的最大威脅。可以說從唐隆政變中,李隆基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強勢的殺掉上官婉兒,就決定他們兩人敵對的政治關係。太平公主不可能任由李隆基上臺,這不但是對她的巨大政治威脅,甚至於斷送她的政治生命。所以挑動李隆基和李憲兄弟相爭,自己得到漁翁之利,這就成了太平公主的政治目標。只要這兩兄弟在內鬥中兩敗俱傷,那太平公主奪取皇位就指日可待。

這個政治局勢在當時非常明顯,不但李隆基很敏感,李旦和李憲也看得明白。李憲自己的性格不如李隆基強勢,手中也沒有掌握兵權,所以實力上相對較弱。他個人選擇退出,既是成就了李隆基,也化解了太平公主挑撥離間的策略。實際上在李隆基當上太子後,太平公主都沒有放棄挑撥離間。她經常干預朝政,甚至祕密聯合宰相姚崇和宋璟提出更換太子,其目的都是爲了挑起內亂。後來姚崇和宋璟提出將李憲和申王李成義外調爲刺史,這才斷絕了太平公主在這方面的操弄,逐漸穩固了李隆基的太子地位。

李憲退出後,李旦全力支持和栽培李隆基,使他的羽翼逐漸豐滿,成爲了太平公主把持朝政最大的阻礙。李隆基登基後,能夠一舉剷除太平公主在朝廷中的勢力,全面掌握朝政大權,這都是李旦和李憲支持的結果。可以說從李憲辭讓太子位開始,父子三人就已經在爲對付太平公主做準備了。

太平公主既有武則天之女的特殊身份,又是武氏的媳婦,還拉攏了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的殘餘勢力,是武則天政治遺產的最大繼承人。她的存在是對唐朝是最大的威脅,李氏皇族不可能看着她成爲第二個武則天,哪怕她本身就是姓李。所以在皇族傳承問題上,李旦、李憲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是針鋒相對的。

對於李憲的選擇,李旦和李隆基雖然意外,卻解決了皇族內部最大問題,所以順水推舟的便讓李隆基成爲太子。從皇族內部的層面看,李憲主動退位讓賢,避免了皇族的二次分裂,也斷送了太平公主成爲武則天的最後機會。唐玄宗執政時期,在皇族內部的政治態勢上,都是趨於統一和穩定的,這與李憲的全力支持密不可分。因此在開元年間,唐朝政治穩定,國力衝上頂峯,文化昌盛。成就了唐朝最強盛的時期。從這個角度看,唐玄宗在天寶年間執政昏庸,釀成安史之亂的危機,與李憲去世後朝廷缺少得力的輔政大臣是有很大關係的。

因此李憲在世時李隆基都對其非常尊重,除了給予了很高的地位和財富賞賜外,在皇族中也有很大的話語權。李憲本人也不主動干預朝政,與李隆基的兄弟感情很深,這在封建王朝是極爲少見的。在李憲去世後,李隆基不顧李憲長子汝陽王李璡的推辭,強行將李憲追封爲皇帝,並且贈李憲的王妃元氏爲皇后,可以說是對其功績最大的表彰。在兄弟之情上,李憲和李隆基堪稱李唐皇族典範,也爲唐朝的政治穩定做出了表率。與他們兩人相比,李建成和李世民、李承乾和李泰都是負面典型,玄武門之變永遠是李唐皇族的黑歷史。

相關文章